“小平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巴蜀儿女缅怀邓小平
他个头不高,却看得很远。
95年前,他从故乡的渠江登船远行,寻找救国之路。35年前,他带领全国人民,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连日来,在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四川,巴蜀儿女深切缅怀小平同志,用自己的故事讲述改革开放给他们命运带来的深刻变化。
“小平让我们肚子饱了、腰包鼓了、路子多了”
走进“小平故里”广安市,武胜县白坪乡高洞村村民陈纯平正在自家院子里招呼客人,背后“甜橙之家”的招牌十分醒目。从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变成“农家乐”的小老板,她见证了30多年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蓝图总设计师,农村改革是这张蓝图中的重要内容。他充分肯定了安徽农村“包产到户”的探索,为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
更让人欣喜的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外出打工,有了改变命运的新路径。
1997年,抱着试一试、闯一闯的心态,陈纯平一家去了广州。10多年外出务工,一家人赚回来了如今这幢两层高的小洋楼,永远告别了曾经漏风滴雨的土坯房。
“小平不仅让我们吃饱了肚子、挣鼓了腰包,还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儿子杨诚说。
这几年,四川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杨诚带着父母回家了。一家人承包了40亩果园种甜橙,把小洋楼重新装修,办起“农家乐”。如今,一家人足不出户,一年赚30多万元。
没有尝过穷的滋味,就无法理解致富的渴望。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邓小平主导的农村改革,深深改变了这片土地上数千万农民的命运。
“尊重知识,小平重启了我们的人生路”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引发社会关注,群众好评不断。川籍导演吴子牛的一句话让人触动——“这不仅是一段历史,还是我们这代人的‘致青春\’”。
1969年,吴子牛下乡“插队”,成了一名知青。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在此期间他两次想参军,都被拒之门外。直到1972年,他幸运地考上乐山地区毛泽东思想文艺学校,从农村回到城市。
1977年,在邓小平的推动和决策下,我国宣布恢复停止11年之久的高考。第二年,吴子牛考取北京电影学院,后来成为中国当代一位知名导演。“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启了我们的人生路。”吴子牛说。
在巴蜀大地上,上世纪70年代末的那批大学生,许多人已成为行业“领军人”、学术“带头人”,有的还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
“在最迷茫的时候,小平让我们吃了‘定心丸\’”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每次谈及企业发展,中国500强企业——新希望集团的创始人刘永好都会脱口而出。
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时讲的这段话,让刘永好在人生道路最纠结、企业发展最迷茫时,吃到了一颗“定心丸”,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上世纪80年代末,刘永好兄弟们成为四川省有名的“饲料大王”。正当他们踌躇满志时,一场关于姓“社”和姓“资”的争论出现了。一时间,过去经常来视察的领导不来了,采购、运输、销售很多环节开始受阻,竞争对手还告他们“投机倒把”——由于当时实行严格的票证制度,刘永好根本搞不到足够的饲料票,就不停地用鹌鹑蛋和鸡蛋找农民换。
怀着忐忑的心,刘永好坚持着。直到1992年,他们心中的巨石“咯噔”落地。
改革明晰了方向,开启了市场经济的春天。深耕农牧,进军化工,试水金融,海外收购……新希望集团连续10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
刘永好的故事,只是巴蜀大地民营企业家们命运改变的缩影。没有改革开放的勇气,就无法收获硕果,“致富不忘小平”成为大家的心声。
新华社记者 叶建平 侯大伟许茹 董小红(据新华社成都8月21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段靖李建文记者向朝伦)9月13日,武胜县举行“接近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培训会,来自绵阳、南充两地的名师,对武胜县部分中小学老师特别是高中老师,进行能力提升培训。据了解,武胜县委、...
武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