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收粮人为何变成了种粮人?

四川日报 2013-08-14 15:45 大字

□本报记者 陈君

8月6日,广安市武胜县气温再次攀升至35摄氏度。早上8点,武胜县新禾优质粮油专合社总经理邓勇照例来到位于三溪镇沈家垄村的优质粮源基地“巡视”,金灿灿的稻浪已染黄稻田。

半年前,邓勇还是在县城坐办公室的“领导”,职位是县粮食局下属的丰禾粮油收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从农民手中收粮食。而半年的田间历练,邓勇裸露在外的皮肤已被晒得黝黑,只有取下眼镜,还能看到点原有的肤色。

如今,和邓勇一样长期在基地工作生活的还有8个人,他们都是来自县粮食局和下属国有单位的职工。今年初,9人被选派来到基地,组建专业合作社,租赁沈家垄村农民稻田,建起了1500亩的优质粮源基地。

曾经的收粮人,为何变成了种粮人?这样的改变,又能带来什么?

尴尬:品质不一难进大超市门槛

武胜县稻田种植面积常年达32万多亩,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大县。县粮食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丰禾公司建起了日产100吨的大米加工厂,三年前又注册了“龙女牌”商标,目标是让武胜的大米进驻各地的大型超市。

但事与愿违。丰禾公司负责人孙敏坦言,因为全县农民种植的稻谷品种繁杂,直接致使收购加工的大米品质混杂,根本迈不进超市的门槛,注册的品牌也成了空皮囊。最终,这些产品只能转手卖给县外更大型的粮油公司或工矿食堂,“产品价格被打压得很低,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

鼓励资本下乡和开办家庭农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启了公司决策层的思维:“打造优质粮源基地,示范带动全县优质粮生产,打响‘龙女牌\’品牌,实现增效。”

改变:五化统筹 提高种粮效益

说干就干,春节后,县粮食局和丰禾公司迅速组织9名员工下乡。“这需要我们不仅在内部整合资源,还要广泛整合外部资源。”邓勇介绍,公司打破传统,按照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良种化、品牌化发展的思路,进行通盘思考和运作。

经多番考察后,基地选在了三溪镇沈家垄村。通过广泛走访市场客户,选定宜香优2115号水稻品种,并依托县农业局技术力量,全面推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完善了施药、施肥生产标准。“以往一个管种粮一个管收粮,从来没打过交道,而这半年,因为基地的建设大家经常都在一起。”孙敏介绍,在生产设备方面,则依托县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租赁抽水机、旋耕机、插秧机等生产设备,解决了生产初期投入不足的问题。

就这样,基地创建初期的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如今看着眼前金灿灿的稻田,邓勇难掩兴奋:“预计基地亩产可达千斤,而这些大米的品质,进超市没有问题,哪怕每斤销售价格只比以往贵1毛钱,一吨也要多卖出200元。而实际上,每斤米的销售价格平均可以贵出2毛多钱,1500亩的优质水稻,将比以往至少多挣30万。”

示范:高效触动农民争先“入伙”

这样的改变,也在悄然触动周边的农民。“别看他们是县城里来的,干起农活个个都很拼命。”邻近基地的种粮大户郑东这样评价这批“吃皇粮”的员工。“从今年2月整田育秧开始,9名公司员工坚持天天吃住在基地。”邓勇坦承,在农忙时,基地要请一些农民工,但大部分生产管理全靠员工自己。

看到机插秧工作量是人工插秧的几十倍,看到9个人种了1000余人的地,附近村民们闲不住了,不断有农民前来申请“入伙”。“我们巴不得多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邓勇介绍,创建优质粮油基地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带动农户。所以在基地成立之初,公司就采取了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组建了丰禾优质粮油专业合作社,推广良种良法,不断拓展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周边已种植宜香优2115的稻田面积近2万亩。

新闻推荐

小平故里景区获评5A级

本报讯(记者陈君)11月26日,在武胜县举行的广安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省旅游局代国家旅游局向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牌。至此,四川省5A级景区增至8家。会上,省旅游局与广安市人民政...

武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