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锋区观阁镇大良村枳壳采收300多吨,收益达70余万元 小枳壳成致富大产业

广安日报 2020-08-04 03:02 大字

□前锋记者站 黄方瑶 本报记者 刘定春

近段时间,在前锋区观阁镇大良村,漫山遍野的枳壳正迎来丰收。远道而来的采购车停在仓库门前,小小枳壳被打包装袋运送到采购车上,变为群众增收的“法宝”。

“我家有近6亩的枳壳树,今年收入3万元不成问题。”大良村村民蒋兴华说。

枳壳形同柑橘,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抗氧化、降血脂等功效,市场前景良好。长期以来,大良村村民有种植枳壳的传统,但由于过去村民自发种植的枳壳规模小,又缺乏技术和销售渠道,枳壳发展并未“成气候”。

近年来,为更好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前锋区观阁镇党委政府积极支持大良村发展枳壳产业,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该村开展枳壳树幼苗嫁接、移栽定植,枳壳加工贮藏等技术培训,并建设高产示范基地,扩建生产便道,开通枳壳货运“绿色通道”等,解决了早前该村枳壳发展无序、技术落后、生产消极、有产无市的问题。

“今年村里枳壳采收了300多吨,比去年增加了100多吨,收益达70余万元。”大良村村文书蒋兴林说,相比去年,今年村里的枳壳种植面积扩大了,再加上枳壳进入盛产期,今年的收成更好了,小枳壳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新鲜的枳壳不耐久放,如不及时加工成半成品,其经济价值将大打折扣。”蒋兴林说,为了让枳壳卖出好价钱,去年,大良村引进了数台烘干设备,直接在产地加工成半成品,让枳壳的经济价值实现最大化。随着今年村里投资建设的140平方米的冻库正式投用,枳壳鲜果量大积压导致品质下降的问题也随之解决。

既有种植技术,又有销售渠道,加之完善的仓储设施,为大良村进一步扩大枳壳种植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里计划明年扩种枳壳80亩,同时根据黄精喜阴的特点,在枳壳树下套种黄精等中药材,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展群众增收渠道。”蒋兴林说。

新闻推荐

推进项目建设 强化协作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公园城市

本报讯(记者刘甜甜)7月31日,广安市召开城市提质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副市长陈捷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1—6月全市...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