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尺讲台”四十载

广安日报 2019-10-12 01:08 大字

□夏孟珏

1975年9月,我从广安师范学校毕业,被分到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教初中语文兼音乐课。父母都是教师,我从小跟着父母在学校里长大,原本也敬重父母的职业,可在“文革”期间,教师被贬为“臭老九”,我很不情愿教书。然而从站上讲台开始,我竟然又非常醉心于教学工作。特别是粉粹“四人帮”后,一切都变得顺心起来。每当我看到学生们那渴望知识的目光,才真正体会到父亲常说的“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的含义。

1979年我考上了高校函授,一边认真教书,一边刻苦攻读,四年的学习使我充实了许多。同时,我努力钻研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力求教师和学生都省时省力又高效。因教学效果不错,我渐渐在同行中小有名气。我把钻研所得形成文字,试着投稿,竟有不少发表了。曾经几次有行政机关要我去作“笔杆子”,好友也劝我,走从政的路前程更好。我犹豫再三,终究割舍不下对讲台、对学生的牵挂,选择继续走教书的路。

后来,我被推上学校的领导岗位,事务繁忙,但我仍然迷恋讲台。我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给高、初中学生上学习指导课和心理指导课,为他们指导学习技巧、思维方法,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引导他们追求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课,常常在学生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走出教室的时候,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充满骄傲和自豪。

夜读钻研,不辍笔耕,我的业务论文在国家、省级专业报刊及大学学报发表超过百篇,独著、与人合著出版专著10余部,多项教科研成果获得区、市、省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奖励,我也被授予四川省特级教师称号。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是我们老一代教育工作者应尽之责。我尽可能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钻研所得,帮助青年教师解除教学中的困惑。通过业务讲座,通过听课、评课,通过书信和电话交流,我与许多青年骨干教师成了事业上的忘年之交。看着他们一个个如雏鹰般展翅高飞,我由衷感到高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也年近古稀。虽退休好几年了,可还时常有一些学校请我到校指导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为教师举办业务讲座。我尽心竭力,用自己的余热,发一点微光,帮助年轻人扫清教学教研路上的障碍,顺利前行。

回顾这40多年的教师生涯,我见证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勤奋努力,广安的中小学从少到多,由弱变强,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这其中,我也曾殚精竭虑,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走上教书这条路,成不了大款、明星,可也其乐融融。看到我的学生一个个成才,看到我帮助的年轻教师不断成长,看到广安教育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自会感到无比欣慰。

新闻推荐

嗨,我是“梁粉”

口黎均平在阅读和写作的问题上,我现在是不折不扣的“梁粉”。但此“梁粉”非彼“凉粉”——我是梁衡老师文章的铁杆读...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