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老城文庙的变迁

广安日报 2019-08-25 00:51 大字

广安文庙已无昔日风采。(资料图片)

《广安记忆之文庙》(钢笔画)作者:李国全

□邱秋

文庙,祭祀孔子的场所,当年全国各地几乎每县都有此建筑。

“五四”运动爆发以来,尽管打倒“孔家店”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在广安这个偏僻的小地方,尊孔风气依然不变,长期保持着祭孔习俗。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按照惯例,每逢此时,县上的各色官员、文人雅士、知名人士都要在县知事(后称县长)的率领下来到文庙举行祭孔盛典。

文庙祭孔,神圣庄严,参与者要求衣冠整齐、仪态端庄。

广安已故教育名士陈运铭先生生前对此有深刻的记忆。陈的父亲为当年广安名士,曾与王宣彝等人一同留学日本,回国后在重庆创办了一所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工作,1923年回到家乡担任广安县立中学校长。因此,当年县上祭孔大典,都要请他出席。

那时陈运铭年仅五六岁,在他的记忆里,祭孔前夕,母亲就会早早地把活动时要穿的长袍、马褂、下装、鞋袜等为父亲准备齐全。祭日凌晨,父亲便起床梳洗着装。父亲做事的声音常让正在睡梦中的陈运铭醒来,这时他便躺在床上静静地看着父亲一件一件地穿衣。在陈运铭的记忆里,当时的父亲十分的严肃,一丝不苟。那情形给童年陈运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望着父亲端庄地走出房门,一直到脚步声消失在清晨淡淡的星光之中,然后才又睡去。

待他起床时,父亲已祭孔回家了,手里还提着一块鲜牛肉。据陈父说,这牛肉是祭祀后每个参加的人都可分享的一份礼品。因此,陈运铭对文庙怀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感,总想亲自去看一看。

就在父亲这次祭孔归来时,陈运铭缠着父亲带他也去一次文庙。陈父同意了。下午,父亲牵着小小年纪的陈运铭真的去了文庙。

广安文庙坐落在县城小西门外的文庙沟,文庙沟的地名即因文庙而来。在童年陈运铭的印象里,依山而建的文庙当年是非常庄严巍峨的。在他的描述中,跨进文庙大门,迎面就是一幢很宽大的影壁。从影壁两侧进入院内,见到三座石桥并列地跨在一个很大的水池上。行人过桥,拾级而上,就进入了大殿前的两重院子。院子的两旁是长廊,长廊的楼上是读书的书楼,整个建筑群落人们称之为“泮宫”。由此继续往上,再登大约四五十步石梯,便进入文庙正殿。

正殿庄严肃穆,大堂正中供奉着一个金色牌位。童年陈运铭当时还不太识字,在他的印象里,当时只觉得这牌位金碧辉煌,耀人眼目。陈父告诉他,这就是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

正殿两边供奉着许多木质牌位,陈父在这些牌位前一一讲解,告诉他这些就是孔夫子的弟子72贤的牌位。在父亲带领下,陈运铭在正堂中的黄色圆垫上向孔子牌位行了跪拜礼。然后走出正殿又登上几十步曲折的石梯,来到几层楼房前,父亲告诉他,这楼房是专为当时县里一些读书人设置的研读圣贤书籍的地方,房子里面收藏着不少的线装书。

这就是陈运铭第一次拜谒文庙的印象。

对于文庙的描述,陈运铭先生所述还仅仅是一种童年记忆,而广安文物专家刘敏的记述应该更为细致:广安文庙位于广安老城南面文凤街,即南冈山麓。坐西向东,依山而建,建筑逐级递进,前为冲沟,老城区街道横贯其间,后依南冈山,山势左右直下,文庙就置于山腰台地之上,颇为壮观。

据刘敏考证,广安文庙始建于宋代,最初位置在凤凰山(今北仓路小学)一带,后迁南冈山,明代进行重修,清代又进行过大规模维修改建,因此其建筑宏敞,蔚为壮观。当年的文庙由棂星门、泮池、山门、大成门、大成殿、南庑、北庑、南配殿、北配殿、钟鼓楼、文昌宫、崇圣祠等建筑组成。刘敏认为,广安文庙的布局打破了文庙建筑的传统格局,突出了实用性与地方性的特色。遗憾的是,庙中的泮池、棂星门、文昌宫、钟鼓楼等先后被拆除,但余者尚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目前文庙占地约299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广安文庙的破败,主要在近代。

上世纪初,四川军阀混战,广安文庙没能躲过战乱之灾,一拨拨乱军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让神圣典雅的文庙不堪其扰。正殿的孔子牌位被毁,72弟子的牌位也难逃厄运,庙舍房屋则被用作军队营房。

民国14年(1925年)后,广安县立高等小学由考棚迁至文庙,原有的泮池被填,三座壮观的石桥被拆除,所有房屋也被改成学生教室、教师寝室和办公室。不过正殿屋顶上的琉璃瓦和屋脊上的龙形兽身的精美装饰依然存在,显得庄严美观。陈运铭在这里读了两年的小学。

这之后的民国33年(1944年)1月,曾作县立高等小学的文庙又被县政府改作用于广安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的训练所。

民国34年(1945年)8月,广安县立师范学校创办,校址设在县城西与文庙相距不远的文昌宫。史料记载,当时的文昌宫,“房屋只是一空架子,没有一根凳子,没有一铺床,办学设备更是一无所有”。县政府拨款修补教室和学生宿舍,即使这样也只能容纳两个班,学校只得边招生边建校。

鉴于广安县立师范学校办学的艰难现状,民国35年(1946年)下期,当时的广安县政府决定撤销设在文庙的训练所,将文庙划归师范学校,用作校舍。

此事议定后,还曾引起一场风波。时任广安县训练所教务长的方俊材拒不办理移交,方的行为引起广安县立师范学校师生的愤慨,一些学生将方俊材扭上大街,沿街游行,再将其带到县政府找县长评理。时任县长蔡天石见此情形,当场训斥了方俊材,最终才将文庙移交广安县立师范学校。方俊材为何如此抵触,笔者遍寻能找到的史料,均未作答,似成无考之谜。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这里还曾发生过国民党当局以放电影为名诱捕壮丁的事件。本来文气十足的肃穆场所,在那动荡年代可谓一扫斯文,令人痛心。

1951年下半年,中共广安县委决定将广安县立师范学校迁至县城北街原私立培文初中旧址,文庙由此空置下来。

1958年,全国大跃进。在这火热的年代,广安县也掀起了大办工业的热潮,组建了县级国营企业东风机械厂,主要生产农业机械,文庙被用作东风机械厂的厂房。这个机械厂的名字几经更改,但广安人一般皆称之为“农机厂”,对其全称及演变并不了解。

据陈运铭回忆,文庙改为厂房后,大殿房屋上黄绿色的琉璃瓦和龙形兽身的古老装饰全被拆除,拆下来的材料后来被分别用于老县城南门、北门两座“跃进门”的修建。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两座用文庙精美华丽的材料建成的“跃进门”,又被红卫兵以“破四旧”之名彻底摧毁。那些沾有文庙气息、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材料,就在这“破四旧”的喧嚣声中荡然无存。

几经折腾,广安文庙这座古建筑,渐渐被破坏,只是房屋的整体格局还基本保留了下来。随着农机厂的改制关停,这里逐渐没有了人员居住,历史的风风雨雨让文庙变得面目全非。曾有人准备在此搞地产开发,经文物管理部门一再呼吁才得以保留。尽管文物管理部门将文庙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意欲恢复当年历史风貌,但由于资金难于筹集,加之缺少必要的有效规划保护措施,这座广安人心中十分庄严的文化建筑,如今已破败不堪,若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它或许将消失殆尽。真若如此,不能不说是广安文化遗存的一大遗憾。

今天,走进广安文庙这座历史建筑,穿行于残垣断壁之间,笔者心中涌起的是痛惜,是无奈。或许若干年后,人们只有在记忆中去寻找这座古老建筑的影像了。

但愿广安文庙能获新生!

新闻推荐

体验采摘乐趣分享收获喜悦

体验采摘乐趣分享收获喜悦近日,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彭家乡伴闲田园山庄,游客在葡萄园内采摘成熟的红提。近年来,广安区依靠...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