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明兰:不等不靠甩穷帽

广安日报 2017-07-12 03:44 大字

□本报记者徐瑜

打扫圈舍、准备饲料……7月9日一大早,广安区龙安乡革新村6组村民陈明兰顾不上吃早饭,就先来到屋旁的圈舍照看两头生猪。“我孙女下半年的生活费就靠它们了,我得好好照顾。”陈明兰对记者说。

陈明兰今年62岁,她的老伴、今年68岁的周代科。周代科在几年前由于中风,导致行动不便,被认定为二级残疾;儿子患有抑郁症,需要长期吃药且没有劳动力;家中还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孙女,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

“刚到村里时,陈明兰一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革新村第一书记张译文告诉记者,“陈明兰虽然瘦小,却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村里修房子、修路时,她长期在工地上打零工,搬砖、担瓦什么重活都干,周代科虽然行动不便,但还跟着同村人去花桥镇打零工。”张译文被老两口的精神所感动。

儿子需要长期吃药,孙女读书要生活费,陈明兰一家开销很大。尽管她和周代科四处打零工,生活还是举步维艰。脱贫前,一家4口人均年收入不到1500元。

“老两口非常勤劳,考虑到他们年纪比较大,在制定脱贫计划时,我们也尽量选择劳动强度小一点的。”为了让陈明兰一家尽快脱贫,张译文制定了精准帮扶计划,为她家免费提供了100只黑鸡苗、20只鹅苗、两头猪仔,还无偿提供养殖技术。同时,把陈明兰纳入村保洁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300元。

让张译文没想到的是,尽管村里为陈明兰一家脱贫提供了保障,但陈明兰并没有松懈。她还将村里的一大片撂荒地重新翻耕,种上了玉米、红苕、水稻等农作物;房前屋后也种上了蔬菜,庭院经济搞得有声有色。

“脱贫政策这么好,我自己也要更努力,早日脱贫奔小康。”陈明兰告诉记者,她不怕苦不怕累,就希望家人能够过上不愁吃穿的生活。

由于陈明兰勤劳肯干,现在,她家已经成功脱贫,但她并没有放松。“今年,我家又种了4亩水稻、3.2亩玉米、5亩红苕以及一些时令蔬菜,不仅可以满足家人平时的生活,多的还能卖钱。”陈明兰告诉记者。

“陈明兰不等不靠的精神特别让人感动,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采访中,不少村民都这样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助推招商引资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本报讯近日,市政协主席肖雷率队调研广安市部分招商引资企业建设情况。市政协副主席欧太元随同调研。肖雷一行深入协兴园区泓任金融商区项目等建设工地,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并听取情况汇报。他指出...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