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经?
天地有情,阴阳道生蒲靖书
□李炳余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被推为群经之首,阅读国学经典文本,体认文化精神,不妨从《易》开始。由于《周易》的特殊性,其内容既包括经又包括传,且经由筮、卦、爻、辞等几项要素来表达它的思想内涵,所以《周易》自其诞生之日起,除幸免于“秦火”一劫之万幸外,历史上一直为其定性问题争论不已,历代易学大家在“义理”与“象数”之间喋喋不休,直到今天,仍有人指责《周易》是封建迷信、玄学、伪科学等等。
孔子在《易传·系辞传》中说:“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这段话非常重要,研究《周易》必须注意到这段论述,它肯定地告诉人们:《周易》的宗旨实际上是“开物成务”和“冒天下之道”。“开物成务”是说《易》包括事物的创始与完成,即事物的发生、发展乃至终结的全过程都在“易”的范围之中,认为我们应该在集合总结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承前启后进行提炼概括,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冒天下之道”则进一步从包罗万象的角度诠释天下一切的客观规律、客观道理以及天下所有人的主观知识、主观思想,囊括无遗。“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指出《周易》的作用,意思是说圣人用《易》以统一天下人的思想,成就天下人的事业,解决天下人的问题。《系辞传》又说:“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这是在“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的基础上的“明于天之道”,即在明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由天道的自然规律推及民之故,由自然规律推及社会规律,由自然与社会的客观规律推及人的思想认识规律,即从客体与主体、天与人的关系上展开理论的思维,而最终目的是“以前民用”,所以大儒张载说“《易》为君子谋”。用今语来说,则是用《易》来指导自己行动的,以使自己的行动合于自然与社会的规律,尽可能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此外,《系辞传》还提出了一系列反映高度理论水平的命题,它们是“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些命题构成了《周易》世界观的基本内容和体系。
“生生之谓易”,说“易”是变易、变化,表现为永不停息的阴阳二气生生转换的变易、变化。世界如此,六十四卦也是如此,阴阳“生生”无穷尽,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物的统一和转化,是矛盾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讲阴阳、讲变化的,但它与“生生之谓易”所不同的是:“生生之谓易”讲的是世界和《易》的本质是阴阳“生生”造成的变化,而“一阴一阳之谓道”则是回答世界和《易》在生生变化过程中是怎样完成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是指事物变化的基本规律。这里不说阴阳而说“一阴一阳”,是说事物处在发展变化的动态中,一会儿是阴,一会儿是阳,阴转为阳,阳转为阴,阴又转为阳,阳又转为阴,阴阳交迭,这正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容和原动力,它所表达的正是事
物变化的必然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按照“一阴一阳”的规律发展变化。
“阴阳不测之谓神”表达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偶然性,任何事物分阴分阳、阴阳交迭,相互依存和转换是必然的。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阴阳究竟怎样交迭,阴阳谁强谁弱、谁先谁后,则带有偶然性。这种偶然性非常重要,如果没有“阴阳不测”的偶然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将没有千差万别,分不出万千不齐的品类,六十四卦可能会变为一卦或少数几卦,《易》也就不称其为《易》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是指量变到一定程度达于极点,不能再保持原来的状态。一卦从初爻开始发展变化,至上爻达到极点,这就是“穷”。一卦达于“穷”,势必引起变。“变”有的指量变,如《系辞传》说“一阖一辟谓之变”,指的是“阖辟”之变,犹如一开一关,属于量变,而“穷则变”的“变”是指质变。如“乾”卦从初爻开始量变达到上爻穷之境地,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乾卦之质就要变为坤卦之质了,这也就是《系辞传》所谓的“化而裁之谓之变”的“变”了,这种变是质变,是旧质转变为新质之变。“变则通”是质变之后,达于新质的状态之后,进入新的量变时代。《系辞传》说“往来不穷谓之通”“推而行之谓之通”,意思都是说发生质变之后,继续发展变化,了无窒碍,运用无穷。昼夜相推为一日,寒暑相推为一岁,刚柔相推为一卦,正是“穷则变,变则通”的过程。《系辞传》说“变通莫大乎四时”,这是对“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最好说明。一年四季交迭,春变为夏则通,通而至于穷则变为秋,变为秋则通,通而又至于穷则
变为冬,变为冬又通,通而再至于穷则再变为春,这样四季交替、年复一年的周而复始,就是“变则通,通则久”。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一命题,是针对卦爻变化而言的,表达卦爻变化的内容和原因,与上述几个命题是相关联的,这几个命题在今人看来,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周易》是从阴阳的不同侧面来加以表达,没有选用“矛盾”一词,而是用“阴阳”二字作为理论工具进行表述事物的对立统一。《易》的这种阴阳对立的观点,不正是今天的矛盾对立统一法则吗?只不过用词不同而已。《周易》能在数千年前有如此精辟独到的唯物辩证理论,实为难能可贵。
以上几个命题涵盖了《周易》全部内容的精髓。《周易》的宇宙观、认识论、逻辑论、人生论,都是立足于阴阳对立统一法则之上的。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阴阳的、运动的,是一分为二的,但又是相互依存、互为转化、合二为一的。《系辞传》“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几句话不仅道出了八卦产生的原理,同时也是对天地造分和化成万物的过程作了理论的肯定。《周易》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体,太极之前是什么它不讲,不追求宇宙的本源问题。认为太极从来就是存在的,从来就是有的,根本不存在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观点不正是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吗?
纵观《周易》全书,没有半点涉及神鬼的唯心学说,这几个命题以雄辩之姿证明了《周易》的理论是唯物的、辨证的,是无可厚非的,与唯物辩证法是相通的,与矛盾统一论一分为二、合二为一法则是相一致的,只不过两者表述不同而已,今人用“矛盾”二字,而《周易》论“阴阳”罢了,其二者之理论与法则是一致的。如此,怎么能说《周易》是伪科学呢?
我们真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研读《周易》,学习这部书对于世界事物的认识论,在指导作为个体的人如何在认识世界自然法则的基础上,更好地驾驭自然与社会规律,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融入自然与社会之中,帮助自己的事业、生活达到一帆风顺的境地,其中关键在于自己怎样认识和理解了。《系辞传》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就是这个道理。
《易》之道明摆于此,是否起作用,要由用《易》者的修养和能力来决定,其中奥妙待自己慢慢玩味吧!
(广安市国学学会、景心国学馆供稿)
新闻推荐
广安励志中学家长学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解决家庭教育难题,提升家长育人素养 用爱架起家校“连心桥”
图为该校学生在室外做心理游戏活动(模拟活动)。(资料图片)□唐显莉广安励志中学主要招收行为偏常、心理有偏差的专门学生。他们普遍上网成瘾、打架斗殴、亲情淡薄、厌学,对什么都兴趣缺乏,感觉世界均是...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