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米的传承与创新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的杨梅竹斜街样本
说起北京历史文化遗产这张“金名片”,自然离不开胡同。
记者数次走进前门附近一条近年来获得有机更新、软性生长的胡同——大栅栏地区的杨梅竹斜街,探寻究竟。
为文化老街注入新的活力
作为贯通大栅栏、琉璃厂两大文保区的连接线,只有496米长的杨梅竹斜街将两条“岁数”加起来超过千年的老街合璧,使其历史风貌一气贯通,成为一条颇具风格的步行街。
这里曾经书局林立,近现代引领国人追求新知的许多书籍诞生于此;诸多文化名流也曾在这儿留下足迹,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鲁迅、杨小楼等或寓居街内,或成为往来常客;旧京四大商场之首的青云阁坐落街边,世界书局、中正书局、开明书局、环球书局等旧址与老北京“八大楼”之一的泰丰楼旧址也在这里。
6年间,杨梅竹斜街经历了一场旧城改造计划。政府主导与市场运行、保护历史与复兴文化、内生驱动与开放跨界就发生在这短短的496米中,这些新兴的词汇也成为大栅栏软性更新计划的关键词。
本着自愿腾退的原则,1711户原住居民中有718户选择了迁出,留下的近千户居民散落在各式大杂院中。迁出后的老房子,由北京大栅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实施主体进行规划改造,变“成片整体搬迁、重新规划建设”为“区域系统考虑、微循环有机更新”,对院落、街巷进行有效的节点簇式改造,不同节点的改造形成节点簇、逐步再连成片。
景观构筑物、城市小品、景观灯具、垃圾箱、坐椅……杨梅竹斜街对各种不同历史文化及景观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设计改造,把历史记忆编入景观当中,在保持斜街原汁原味特色的同时注入新的活力。
创新性安置街道原住民
进入杨梅竹斜街数十米,有一家名为济安斋的小店,它既带有杨梅竹斜街的历史基因,又是更新计划的新生成品。小店主人王秀仁说,她本是济安堂王回回狗皮膏药第21代传人,400多年前,王家就在杨梅竹斜街109号开药铺,在后院用祖传秘方制作狗皮膏药。
10多年前,王家在药铺原址开店售卖医药类书刊和文具,但生意不是很好。在杨梅竹斜街进行更新改造的同时,王家将普通的书店改造成有文创气息的书吧,用来售卖咖啡、饮品、简餐和明信片,同时建了一个小型家庭博物馆,展示老祖宗用来制药的器材等。
走出济安斋,能看到原住民居所与设计室、文创商店有机融合而成的院子。大栅栏琉璃厂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留下来的原住民,西城区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合并聚居的平移办法,也就是把零散留在大杂院中的居民,合并到一处院落居住;富余出的地方,一部分建设便民菜站、公厕等公共设施,另外多座院落则引进以文化创意为主的商业,比如设计师的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通过设计,本地元素、本地居民跟当代生活方式结合,成为社区复兴的内生动力。
有历史的东西才是厚重的
不同时期的建筑混合并置,留下不同的时代记忆,是杨梅竹斜街的一大特色。
3年前,诗人、古籍收藏家姜寻被杨梅竹斜街的民国建筑风格深深吸引,在这里创办起模范书局,决心将历史文脉传承下去。
“我们选择的书,除了文学作品外,还有艺术类书籍以及一些古籍。”姜寻介绍,做出版十几年,积累了不少自己设计和出版的书籍。书店二楼则收藏了徐志摩、鲁迅等人的民国初版书,以及《浮世绘聚花》《世界美术全集》《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等大部头艺术类图书。
作为一家与雕版印刷有密切关联的书店,模范书局的文创产品也与书店特色紧密相连。开店之初,姜寻便亲自设计了“文字魔方”、皮质的手工笔记本。他还推出了莫言的《大风》线装书,从雕版刊刻、木板水印到装订,全部为中国古法手工完成。
“有历史的东西才是厚重的。走在这里,就仿佛走在过去的时光里。”姜寻说。
老建筑,新利用。给四合院的老房子装个内胆,摇身一变成了实用的“内盒院”;植入微型艺术馆和图书馆,大杂院变身“微杂院”……设计师们在这里各展神通,使人们看到了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更多可能。
“这里的手工艺人们,有些人是出生在这里,有些人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只为专心钻研自己的一门手艺。”北京广安控股大栅栏琉璃厂文化发展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贾蓉说,大栅栏还搭建了开放平台,吸引艺术设计资源,扶植提升本土手工艺再生。
以民为本,有机更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杨梅竹斜街温和、理性的探索,得到各界广泛认可,成为大栅栏地区的标志性街区之一,大栅栏也因此被评为“全球18个前途无量的设计街区”。
“金名片既然是金的,自然成色要高。打造是一个方面,内容更重要。”西城区北京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党组书记王志忠说。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
新闻推荐
图为一市民正在选购珠宝首饰。□实习生唐思思本报记者龙俊帆文/图“三八”节来临,广安城区各大商家紧盯商机,热捧“美丽经济”。3月7日,记者走访城区发现,各大商场、珠宝店、化妆品店、服装店等纷纷...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