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促发展 乡村振兴添活力
□邻水县记者站 唐力 本报记者 卢琴
3月29日,走进邻水县城北镇秀峰村,整洁的沥青公路两旁是错落有致的民房,房屋的墙上是当地专门打造的手绘彩色文化墙。来到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前的文化广场,村民正在宽敞整洁的广场上健身、聊天、下棋。
“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有垃圾箱、污水处理设施和专门的保洁员,村子越来越漂亮了。”村民何贵飞说,这一切都得益于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
近年来,秀峰村坚持党建引领,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厚培乡土文明文化,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的增收致富之路。
技术培训
富了“脑袋”又富“口袋”
“今天下午2点,请在家的村民到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参加技术培训。”3月18一大早,在秀峰村“乡里乡亲”微信群里,村民们收到村干部一条语音消息,很快得到了村民的一一回应。
当天下午,在党群服务活动中心二楼的多媒体活动室,党员何念强为大家讲解了生猪养殖和母猪繁殖技术,几十位村民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将重要内容记录在本子上。
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村民掌握实用技能,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切实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进一步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增强持续增收致富能力。
目前,该村共举办了17次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600余人次,让村民真正掌握一技之长,靠技术和辛勤劳动增收致富。
通过技能培训,村民毛小利家就主动养殖了8头生猪和3头牛,现在仅靠养殖一年的收入就能达到2万多元。今年他准备再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让腰包越来越鼓。
“学文化、学技术的人多了,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干劲。”该村第一书记曾涛说,通过学文化、学技术,如今村民们不仅富了“脑袋”,还富了“口袋”。
化解纠纷
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
“如果不是‘五老’工作队,我们两家的矛盾纠纷可能到现在还没有化解。”秀峰村3组村民张达裕称,他与邻居蒋儒成因田地纠纷导致双方多年矛盾不断,村党员干部虽调解多次,但收效甚微。2020年,村里成立了“五老”工作队,老干部们不厌其烦,多次走访调解,终于让双方握手言和。
“我们充分发挥退休老干部在调解纠纷过程中的‘法制宣传员’作用,向村民宣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他们从家庭亲情入手,凭借长辈身份和道德威望,用老百姓的法子,平老百姓的事,解开了乡亲们的一个又一个心结。”曾涛说。
近年来,该村不断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创新民间调解机制,选拔工作经验丰富、热心处理矛盾纠纷、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参与民间调解,进一步完善了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成立了“妇女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6支队伍,构建了更为完备的纠纷化解新平台,促进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此外,秀峰村还组织开展了“文明之家”评选活动。“通过农户自评、村民互评、村级审核等方式,选出了35户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节约环保的村民。”曾涛说,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树立健康和谐的村风,进一步推进了洁美村庄、文明村庄建设。
农旅融合
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段时间,秀峰村的各个农家乐和小卖部生意火爆,村民们都忙得不亦乐乎。“秀峰村乡村景色优美,是踏青出游的好地方,近段时间,每天都有游客前来游玩,品尝农家菜,体验农家生活,购买特色农产品,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曾涛说。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形地貌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果树1170亩;利用桃、李、柑基地间种西瓜、南瓜、白菜、榨菜、葱蒜等蔬菜1000余亩;栽种花卉20亩;喂养生猪500余头、牛30头、山羊200头、小家禽10000只。同时,主动与上对接申请新调形1000亩撂荒地。
如今,秀峰村已成为集旅游、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蔬菜、土鸡、土鸡蛋等农产品深受游客们青睐。同时,秀峰村还辐射着周边金钟、金垭、大堰等村,形成了连片乡村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去游玩。
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该村通过扩大“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推行“龙头带动、基地推动、订单管理、入股分红、利润分红”等形式,让村民在家务工,实现了农产品变商品、农家饭变旅游饭、农房变客房,人均可支配村集体经济收入21.2元,大大增强了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邻水记者站沈尔布记者康建林)3月16日,市委副书记、大洪河市级河长赵波到邻水县调研。在邻水县石滓镇大步口村,赵波与...
邻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邻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