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遵循“清慎勤”的杨纯
杨纯,字彦诚,邻水县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进士,成化十七年(1481年)巡按贵州,他为政勤敏,断决如流。杨纯巡按期满,百姓争相请留,得到朝廷准许后留任。既而升任陕西副使,去职之日,人民遮道攀辕。杨纯在贵州时,百姓对其作歌称颂:“邻水杨,但愿年年巡贵阳,贪污畏法,军民安康。”
成化时期,由于朝廷志在图新,经济恢复较快,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然西南各地少数民族地区动荡不断,大都因地方官员贪暴不法引起的。“官吏颇多不法,商民无不受其鱼肉,有因索诈而毙命者,慑其气焰,皆禁不敢言。”故朝廷成立专门机构西厂,加强对朝廷大员的监督和整肃。同时,派出监察御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管理。杨纯巡按贵阳时,不畏权势,秉公执法,尤其对于官员上下勾结、营私舞弊的情况,认真稽查,严惩不贷,这导致了有的官员被罢职,有的官员被查办。贵州铜矿监督衙门向来是贪官生财的肥缺。一些官吏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多收少交,杨纯上奏揭发其罪恶,对其中问题突出的官吏革职拿问,查抄家产。
贵阳各地出产陶瓷器,每年春冬农闲季节里,农人都到窑厂用骡子托运陶瓷器售卖。陶冶经纪人收取高额装车费,成为害民的苛政之一。杨纯实地调查后,当众取缔了这个行会,并立下了碑文:“今日无经纪,明日无经纪,后日也无经纪。”下边落款八府巡按杨纯的名字。碑上没有写年月日,啥时候起,啥时候止。从此,谁都不敢再要装车费了。
贵州地瘠民贫,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之说。而地方官横征暴敛,习以为常,成为苗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人民暴动的直接诱因。杨纯当了贵州巡按后,每天下乡查勘,看见黎民百姓上顿接不住下顿,交不了钱粮,有的甚至衣不蔽体,他很是心痛。临走时,杨纯指挥民众制作了数千面黄色小旗,挨着地块插了起来。地主豪绅,见自家地块里插上了杨巡按的黄色小旗,猜测是要重新测量土地了,于是他们偷偷将小旗拔掉,都挪到了贫苦百姓的地里。事毕,杨巡按宣布:“凡插黄色小旗的地块,统统免交钱粮。”这一下,富豪人家都瞪了眼,广大黎民百姓,都高兴得拍手大笑。
此外,杨纯还特别关心地方公益事业,动员官吏和富商,捐资建校,资助贫士,开河引水,建桥修闸,其功在当下,施惠后代,至今仍为贵州民众所称颂。
杨纯一生为家乡邻水、贵州、国家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青史流芳。他的“勤俭耕读”四字家风,以及“清慎勤”三字为官要箴,不仅教育和勉励了他的亲属,更教育和勉励了一代又一代邻水人。杨家进士四代联芳,父亲杨辅赠监察御史,杨纯本人任监察御史、陕西按察司副使,儿子杨一钧任汉中知府、浙江按察使副使,孙子杨继夔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家乡父老在邻水县城建造“进士坊”“天机豸史七藩总宪”“开晋循良”“金锡圭壁”坊纪念杨纯和杨氏家族的清廉官员。
杨纯把“清慎勤”三字作为自己一生的遵循。一是做到“清”,他当监察御史时,不仅自己“清廉”,还要监督其他官员做到清正廉洁。二是做到“慎”,杨纯说,为官者手中都掌握着一定权力,用好了可为民谋利,用不好就会危害社稷,因此用权必须谨慎,做到慎独、慎始、慎终。三是做到“勤”,在杨纯的影响下,其后人为官者,皆勤政清廉,其子杨一钧、其孙杨继夔在任期间因清廉而声望极高,因勤政而业绩斐然。
(丁禹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付力豪邻水记者站游杰)今年以来,柑子镇聚焦村(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积极探索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创新,突出党组织...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