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新气象 美丽乡村入画来

四川农村日报 2019-10-12 05:40 大字

金 垭村打造的村史馆。

□特约通讯员 姜慧

本报记者 张立峰 文/图

打纸锤、扬叉、捞盘、镰刀……最近,到邻水县长安乡金垭村农耕博物馆参观农村生产工具、感受农耕文化的游客一拨接一拨。除了农耕博物馆,金垭村还有村史馆、知青陈列室、乡村大舞台等一批文化阵地,是当地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村。

金垭村的发展是邻水县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9月下旬,记者跟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质量发展看邻水”集中采访团来到金垭村,探寻那里的精彩蜕变。

文明乡风滋养美丽乡村

9月20日,金垭村的天空特别蓝,阳光洒在村民们身上,呈现出一幅乡村惬意悠然的画面。93岁的金垭村老人彭发友告诉记者,看到这么多游客到自己村庄来参观旅游,她很是高兴和自豪,“以前村里都没什么人,现在可大不一样了,游客们有的来拍照有的来吃农家饭,到处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象。”

“到金垭村的游客,大多是奔着这里才建好的农耕博物馆和村史馆来的。”长安乡党委书记王斌源告诉记者,农耕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实物资料,向游客展示了农村过往的风貌。

走进“邻水县长安乡金垭村史馆”,门口的大红灯笼显得格外喜气。村史馆分为初心堂、使命堂和刘氏祠堂,每个区域都收藏和陈列了众多图文及实物资料,充分展现了金垭村过往的生活、风俗和农耕文化。“金垭曾经是四川东部的一条驿道,西起南充顺庆,经岳池、广安进入邻水县内。”王斌源介绍说,曾经的金垭设有店铺、餐饮、茶馆、栈房、山货交流市场等,解放后也一直繁荣兴旺,所以我们选择金垭村来重点打造。”

在村史馆里,记者偶遇重庆永发影音工作室的负责人黄永发。黄永发出生于金垭村,身为一级导演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的他,多年从事摄影和编导工作,先后拍摄了《巴渝民歌》《巴盐古道》《渝东南土家吊脚楼》等多部专题片。“我们在挖掘乡村振兴元素的时候,还注重先进典型引领,广泛挖掘乡贤、达人、土专家、田秀才……”王斌源告诉记者,这些乡村文化带头人手里有“干货”,引导他们回乡发展文化能产生实质性作用,效果也很好。

除了农耕馆和村史馆,金垭 村 还 广 泛 构 建“ 和 谐 乡风+”。王斌源告诉记者,村上利用墙绘进行传统美德、道德模范、健康卫生常识等内容的宣传,还会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户”“科技示范户”等创建评比活动,弘扬“勤、孝、俭”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邻水县按照广安市委“1234”工作思路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为抓手,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除了建设一批文化阵地,邻水还围绕乡风文明,促进形成淳朴民风乡风,围绕治理有效,积极构建平安和谐乡村。长安乡金垭村史馆、柑子镇文化大礼堂、柳塘大河坝泽达新村的建成,“清洁卫生示范户”“精神文明示范户”“好媳妇”“好少年”“好邻居”一系列评选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淳朴民风和文明乡风的形成。记者了解到,邻水目前全县实现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各类精神文明评选表彰活动22场次,惠及群众25万人次。

在构建平安和谐乡村方面,邻水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选好育好用好“带头人”,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坚持以“自治、法治、德治”兼容并蓄为路径,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强化农村法律体系建设,推行农村志愿服务机制,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目前,全县推荐评选“先锋书记”123名,完成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新(改)建项目105个;招引各类专业人才12076名,回引5500余人返乡创业。全县各村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31 个乡镇 335 个村(社)“雪亮工程”建设全覆盖。

未来,邻水还将持续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突出融合发展主线,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邻水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新闻推荐

广深合作探索出了川粤合作的新路径。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明确: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广安(深圳)产业

□本报记者站刘伟陈定军本报记者蒋师帅这两天,小平干部学院“‘一带一路’背景下广安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教师孙...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