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福寺:邻水第一禅林

广安日报 2018-12-09 01:00 大字

静室寺的础柱。

静室寺的古井。

□丁禹强 文/图

“化蝶方酣枕,闻鸡又著鞭。乱山徐吐日,积水远生烟。淹泊真衰矣,登临独惘然。桃花应笑客,无酒到愁边。”这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作《邻水延福寺早行》,致延福寺在文学界、史学界、佛学界久享盛名。而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四川战乱,导致川东地区许多古迹荡然无存,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兹据地方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作邻水延福寺考,供方家研究,并与读者分享。

延福寺距今至少有840年历史

据清乾隆《邻水县志》记载,延福寺为县内第一禅林,位于县治东二里,又名云台山。寺内小碑题名“非庵”,明朝末年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年(1663年)重修,岁时迎春习礼仪于此。

据史料记载,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应四川宣抚使司王炎邀请,前往抗金前线南郑,协助王炎管理军务。于是,陆游经长江水路进入四川夔州、万州、梁山军、邻水、岳池、果州、阆中、广元等地,为四川宣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沿途以诗歌记述其行迹。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帅蜀,任命陆游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三年(1176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以归),因自号放翁。由此可知,《邻水延福寺早行》一诗当作于南宋乾道八年至淳熙三年期间(1172——1176年),而极有可能作于乾道八年,即陆游首次路过邻水县所作。因此,邻水延福寺,最早存在的时间,应为南宋乾道年间,而陆游一行人肯定在延福寺留宿过,这就证明延福寺至少在840年前即已存在。

明正德四年(1509年),广安人苏彰作《重建延福寺碑记》,收录于清道光乙未增修《邻水县志·卷五·艺文志》中。该文记述了以下重要信息:一是延福寺在明成化年间,即邻水县从大竹县分离重建成县时,寺庙房屋无存,仅存基址,寺庙恢复于明成化丙戌年(1466年),至今超过550年;二是通过基址发掘,发现前朝残存石碑,镌刻有诗文;三是记录了重建延福寺的知县为朱莹、于福和主簿曹壁,主持重建延福寺的僧人为兴贵、兴悟、宗炳、国祥等人。

邻水举人杨伯龙曾作《延福寺经楼碑记》,收录于清道光乙未增修《邻水县志·卷五·艺文志》中。该文记载,延福寺寺庙毁于1644年甲申战乱,康熙元年(1662年),僧人洞彻、九衢师徒开始重修,建成正殿一间、两廊各一间、圣殿一间。50年后,康熙壬辰年(1712年),乃修建延福寺藏经楼于佛来山。

1983年编写的《延胜乡志》记载,延福寺为唐代寺庙,南宋陆游曾题诗,位置在延胜乡政府办公楼北0.3公里之外的邻水县气象局,并详细记述了清代邻水知县举行迎春礼仪(打春牛)的基本过程。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延福寺已经破败不堪,仅有基址和土墙三面。

11月15日,笔者与相关同志到鼎屏镇灌沟村五组进行田野调查,实地查勘了静室寺残存的基址和房屋,由此推断古代延福寺基址应当位于灌沟河东岸,今鹞子岩至延胜乡政府一带位置。

与延福寺有关联的文字记载

与延福寺有关联的文字记载,一是《延福寺古石碑记》。延福寺,旧有小碑,题曰“非庵”,梁山郡守陈经济正书,并记载有古诗,现存三句:“长楠延阁影,修竹闇钟声。室迩嗟云隔,诗清快以明。两公金石旧,行旅独增情。”此诗作于何时、何人所作,已不可考。因明代重修延福寺,发掘现场时该碑已经残缺。从现存三句字面意思推断,则可想见当日延福寺之林木葱郁、宫殿峥嵘,古人之思贤深远、吟咏酬唱,古人之重交情、惜别离。推断该诗应为工整的五言律诗,词句深奥,意趣深远,可惜首句阙轶了。

二是陆游的诗作《邻水延福寺早行》。南宋乾道八年,陆游行经邻水延福寺,作《邻水延福寺早行》,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心情,因为这次协助王炎赞襄军务,是他得以亲临前线的唯一机会,急欲杀敌报国的陆游十分振奋。在朝廷主和派的打压下,结果到南郑不足一年,王炎就调离川陕,陆游也改任成都安抚使参议官,报国无门,就只好借酒浇愁了。

三是破山海明住锡延福寺学习《楞严经》的记载。破山海明是明末清初的禅宗大师,四川大竹县人,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参拜邻水延福寺慧然法师学习《楞严经》,后开创西南禅宗祖庭梁平双桂堂,成为禅宗临济宗在西南地区的大师。

四是明朝苏彰的《重建延福寺碑记》。原文不录,作者苏彰,生平事迹待考。

五是清代杨伯龙的《延福寺经楼碑记》。原文不录,作者杨伯龙,邻水县人,康熙壬午举人,曾官福建省清流县、山西省太原县知县。在故乡留下诗文多篇。

六是白莲教王三槐驻兵延福寺的记载。清嘉庆二年(1797年),东乡县(今宣汉)白莲教王三槐部,称众数万,从广安进入邻水县境内,围攻邻水县城,王三槐驻兵于附城之延福寺。知县杨为龙一面督率军民守城,一面调集各地乡勇救援。石稻场乡勇包顺之、甘景清、万峰寺僧广志率众四百余人救援。到达县城之夜,乘虚杀入延福寺,王三槐跃至佛殿天花板上躲藏,乡勇未见之,杀其妻子、兄弟数十人,贼乃夺气而撤县城之围。

七是高继允抒写延福寺和佛来山的诗作。高继允,梁山县(今重庆梁平)人,雍正乙卯举人,乾隆十四年(1749年)任邻水县教谕。在任期间,曾多次游历延福寺和佛来山,道光《邻水县志》收录其相关诗歌二首。其一为《九日偕沈三秀夫程氏昆仲游佛来山》,诗曰:“阅此已经岁,兹山今再游。人生况重九,寺静且能幽。云影中分霁,清怀一片秋。问松身与世,语塔竹宜楼。烟下犹初迹,枫明但远愁。不知归月上,独有雁来投。”其二为《春日再游延福寺同游者以雨阻未至》,诗曰:“重来古寺独徘徊,山色亲人远近来。古柏依然依翠阁,断碑独自卧苍苔。孤钟响遏云还湿,细雨香浮花正开。有约高朋屐齿杳,楼头谁与醉春醅。”

静室寺与延福寺实为一体

据清乾隆《邻水县志》记载,静室寺在县治东四里,又名佛来山。《延福寺经楼碑记》详细记载了静室寺修建的过程和规模。因和尚人数不断增多,不敷住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僧九衢于延福寺北二里新建佛来山,历时三年,至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完成正殿及两廊,以其地僻静,命名静室寺。命徒孙续喜栖止其所。之后二十年间,续喜发奋修建下殿、山门、仓楼、聚仙楼和藏经阁,雕塑如来释迦、韦陀尊者和十八罗汉诸佛像,一应俱全,生动庄严。

静室寺作为延福寺的一部分,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仍然完好,后毁于“文革”期间。现存上殿基址、正殿穿逗结构框架和小青瓦屋顶。

清代邻水地方文献,对延福寺和静室寺的记载相对明晰、准确,与当今田野调查实情基本相符。

新闻推荐

确保冬季用电安全

本报讯(张建邻水记者站姜慧)“混合动力车要在熄火后才能充电,并且在充电过程中严禁拔卸枪头,以免对人身和车辆造成伤害……”...

邻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邻水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