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电话的变迁
□包碧英 口述 实习生 张雯 邻水记者站 曾涛 本报记者 周文平 整理
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经历了40个年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惠及了每一个家庭,我们老百姓是见证人,更是受益者。
前些天,远在广东东莞市的女儿给我打来电话,说是要陪我去北京旅游。虽然我已经81岁了,但身体还算不错,所以,能去首都看看也是我的期待。
广东省东莞市与我们四川省邻水县石滓镇有1500多公里的空间距离,这样看来还挺远的。但其实也不远,一通电话我就听到了女儿的声音,花几分钟的时间就商量好了一件事情,这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于1954年嫁到大步口村,虽然娘家就在同一个镇,但自从结婚后,我就与娘家人很少往来,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话,交通也不方便,大家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只有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时才能聚在一起。
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纷纷外出务工,书信成为普通百姓之间远距离情感交流的唯一方式。收到一封家书,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总有种迫不及待拆开阅读的兴奋。
我的儿女们跟着同村的人到广东务工,常常写信回家报平安。我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所以每次儿女寄信回来,我都是让隔壁邻居帮忙念,回信时,再找别人代写。那时候,一封信寄出去大约需要7天时间才能收到,一来一回,再着急的事也急不起来。
1981年,家庭电话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1987年,隔壁邻居胡安明家中安装了全村第一部固定电话,(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魏正秋邻水记者站孔虹)8月8日一大早,鼎屏镇万泰翡翠城小区,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听小区里德高望重的胡家国老人“讲课”。...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