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容:33年坚守“育人梦”

广安日报 2018-07-27 02:19 大字

邱晓容正在上课。(资料图片)

□邻水记者站 刘伟 本报记者 刘定春

“如果你当初走出大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认识邻水县甘坝乡苏家村小老师邱晓容的人,常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亲朋好友眼里,邱晓容是一个有想法且吃苦耐劳的人,他们认为,邱晓容放弃走出大山的机会,一直待在农村教书“太可惜了”。

面对这些“感慨”,邱晓容总是报之一笑,她觉得,一个人的价值不能以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幸福感也不应该受工资待遇、住房条件、生活环境的约束。“我在山里长大,当一名乡村教师,最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她时常这样说。

“正因为农村穷、农村苦,我才更应该留下,这里的孩子需要我”

一座大山,一个教学点,一名老师,17个山里娃。这一场景,看似单调,却俨然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定格在苏家村小。

今年50岁的邱晓容,33年的乡村教师生涯中,32年都在这所学校度过。15年前,她更以校为家,成为乡村孩子们的“老师妈妈”。

当老师,是邱晓容的梦想。“在我读小学时,曾有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她的声音,她讲课时的仪态,深深地吸引着我。”邱晓容说,那时,她便在心里埋下了一个“育人梦”。

邱晓容当老师,背后还有更多的现实原因——小时候农村条件艰苦,留不住老师,除了课本,她没有其他书可读,想学其他知识也学不到。

邱晓容印象最深的是,在她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一次拔河比赛》。从没有做过这个游戏的她,根本不知道拔河是什么。

“有的同学以为是挖河沟,有的同学以为是在河边赛跑。”尝过山里娃缺教育之苦的邱晓容心里暗暗发誓:不能让以后的孩子们再吃这种苦了。

1984年,邱晓容16岁,她考上了甘坝乡代课老师岗位。第二年,她便开始扎根农村教学,再也没换过其他岗位。

33年,是段漫长的过程,其间,有亲戚介绍她去广安当老师,也有朋友邀请她去大城市打工。他们都想让邱晓容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邱晓容均一一婉拒,她说:“正因为农村穷、农村苦,我才更应该留下,这里的孩子需要我。”

“这片大山养育了我,我要对得起父老乡亲的信任”

在乡村当老师并不容易。邱晓容回忆,她刚任职的那几年,条件特别艰苦。

邱晓容说,1995年之前,苏家村并没有固定的学校,都是租用民房作为教学点。教室是用石头垒起来的,一块长木板钉上四条腿就是课桌,窗户是木头的,天气冷了就用纸糊起来挡风。

“1995年,才建了现在的苏家村小。”邱晓容说,之后,因生源流失严重,学校从招收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变为只招收一、二年级的学生。再后来,苏家村小这所学校,就只剩下邱晓容一人在坚守,学生也越来越少。

苏家村小没有大操场,也没有太多现代教学设备,但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手工科目齐全,该上的课一个科目都没有落下。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所有的科目都是邱晓容一人授课。

农村的条件比不上城市,邱晓容只能竭尽所能给孩子们最好的。

缺乏体育器材,邱晓容就自制简易运动器材;不懂乐理知识,她就去乡里找老师求教,回来再教自己的学生;没有玩具,就自己动手制作……

为了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邱晓容还会带他们出去上观察课,认识山里的花草树木,孩子们都特别开心。

从1985年到2018年间,邱晓容教过的学生有几百名,其中有不少学生在外闯出了一片天地,今年26岁的马锋自己开了饭店,当了老板;27岁的马胜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现在在城市有了稳定的工作……他们都说,如果没有邱老师,他们可能很难走出大山。

邱晓容的学生走出了大山,可她依然在大山坚守。她说:“这片大山养育了我,我要对得起父老乡亲的信任,更要对得起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伴他们成长,教授他们知识,就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事”

岁月如梭,曾经的青春少女,如今两鬓已渐渐有了白发,皱纹也悄悄爬上了她的脸。而她,依旧住在不到60平方米的校舍里。

“一辈子待在农村,值吗?”面对这个问题,邱晓容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今年母亲节,邱晓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一张贺卡,卡是用绘画纸做成,剪得不整齐的边缘,画着几朵简单的小花。

“尽管贺卡很简单,但对我意义非凡。”邱晓容说,这张卡片是一个曾经不与任何人交流的“小不点”送给她的。

“‘小不点\’才来到我们班时,身体弱小却穿着肥大的外衣,于是有了这个‘外号\’。”邱晓容说,这个男孩儿出生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平时很少回家,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小不点”的到来让邱晓容愁眉不展。“他一直不和任何人说话,也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整天埋着头。”邱晓容看着那小小的脸庞,心里一阵酸楚。

为了改变他,邱晓容时常给他讲故事,和他做游戏,鼓励他开口说话。可是,两个月过去了,她的开导未见成效,这事让邱晓容彻夜难眠。

后来,每天下课、放学后,邱晓容都单独和“小不点”待一段时间。周末的时候,她也邀请他到学校,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单独教他画画、写字。

没吃早饭,邱晓容给他做;头发长了,邱晓容给他剪;衣服破了,邱晓容给他缝……第二学期,“小不点”开始和邱晓容说话了;第三学期,他开始和周围的同学说话。

“这些年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去更好的地方。”邱晓容说,“小不点”的故事就是她的答案。

“山里有太多这样的留守孩子,陪伴他们成长,教授他们知识,就是我人生最有意义、最幸福的事。”邱晓容说。

记者手记:

邱晓容,一名普通的乡村老师,33年坚守她的“育人梦”。在广安的广大农村,像她这样的老师还有很多,他们一个人或几个人撑起一所学校。他们是教师,却承担起比教师更多的职责,教书、做饭、照顾学生起居;挑水、种菜,忙学生的一日三餐。他们或许没有骄人的业绩,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他们的坚守,值得敬佩、值得点赞。

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能有更多的政策向他们倾斜,为农村教师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切实、充分的支持与保障。

新闻推荐

邻水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本报讯(邻水记者站孔虹姜慧记者胡青青)7月23日,记者在邻水县护城河综合治理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铺设截污干管...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