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用心用情真扶贫

广安日报 2018-07-26 01:38 大字

□邻水记者站 孔虹 本报记者 胡青青

身材偏瘦,鞋上沾着泥土,熟稔各种农活……如果不认识他,你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坐在村口和村民拉家常的年轻人就是驻村第一书记。

三年前,邻水县文广新局原文化艺术股干事余波被派往石永镇石合场村担任第一书记。当这个地处偏远的贫困村村民发现远道而来的书记是个年轻小伙子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来“镀金”的吧!

近日,坐在村级文化广场上,村民们谈起对余波的第一印象有些不好意思:“这三年时间,余书记用行动感动了大家,让我们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他全心投入到村里的工作中,让整个村子大大变了样。”

石合场村共有村民562户2647人。2014年,村里的贫困人口达119户456人,被认定为贫困村。2015年7月,余波主动向所在单位申请,到石合场村担任第一书记。

“像我们搞艺术工作的,心里其实对农村生活充满向往。”余波介绍,怀着这种向往之情,他来到了石合场村。然而,到村上的第一天,村里破败的景象彻底改变了他对田园农村的想象。“道路不通、荒山遍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缺乏生活信心是当时村里的真实写照。”

为何会这样?带着疑问,余波开始走村访户。在和村民交谈过程中,大家提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交通问题。由于该村袁家河边至猫儿崖道路还没硬化,很多村民连出村都十分困难,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产业项目进不来,导致石合场村越来越闭塞,村民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艰苦。

“路修不好,其他一切都是空谈。”为了解决修路难题,余波一边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政策、资金,一边鼓励该村成功乡友回乡捐资修路。在他的多方走动下,一名在外乡友决定捐款帮助村上修路。

修路期间,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无论大雨滂沱还是烈日高照,余波均坚守在修建通组路的第一线。2017年,村民期盼已久的道路终于修通,不仅方便了与外界的联络,也为村里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如何将修好的路变为“致富路”?余波和村支“两委”班子经过研究讨论,决定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来增加群众收入。2016年,余波在成都考察时发现一种中药植物——川芎,这让他灵光一现。“川芎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较湿润的环境,石合场村完全符合这些条件,而且川芎种植周期短、市场价格高,回报率相对其他作物也高出不少。”余波认为,种植川芎很有市场前景。

说干就干,余波从父亲那里借来10万元退休金,在村里流转土地400余亩,兴办了“石合场村第一书记产业扶贫实验基地”,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川芎、优质早稻种植。

“我们采取川芎、水稻间种的方式,每年9月初到次年4月中旬种川芎,川芎收获后马上种植早熟水稻,不影响大春生产。”余波说,这样稻田就能得到充分利用,不会闲置。

产业基地的发展,不仅让村民有了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金收入,还能到基地务工,每天有50元的工资。同时,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以前的不足2000元,增长至3万余元。在余波的带领下,2017年,石合场村成功脱贫,目前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已超过4000元。

新闻推荐

稳定脱贫,“两个关键”这样抓

□邻水记者站刘伟本报记者刘定春广安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今年,广安市定下“43662名贫困人口脱贫、215个贫困村退出...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