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到“家”医疗服务

广安日报 2018-07-19 02:48 大字

□邻水记者站 姜慧 本报记者 周文平

“我母亲80多岁了,患有高血压并发症,需要长期治疗,医院挂号排队耽搁时间,很不方便。”7月14日,邻水县鼎屏镇居民包老师高兴地说,“自从我母亲与邻水城南医院签订智能家庭医生电子签约服务后,她看病就方便多了,只要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会上门服务。”

这份到“家”医疗服务,是邻水县全面推进智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该县大力推进智能家庭医生电子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与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使居民获得综合、连续、协同的优质服务,增强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引导居民形成以家庭医生首诊为基础的有序就医格局。截至目前,该县已有19.5万人完成智能家庭医生电子签约服务。

今年初,该县鼎屏镇试点先行,在部分乡镇率先引进“智能家庭医生服务管理系统”,启用“智能家庭医生”手机APP,创新开展智能家庭医生电子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看病更方便。

“今年以来,全县共引入全科医生出诊体检箱150余台,新组建260余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个团队都是由专科医生带领,采取划片包村等方式进行诊治,实现重点人群看病不出村。”邻水县卫计局负责人吕建平介绍说,重点人群包括65岁以上的群众、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家庭等。

为了方便家庭医生团队及时跟踪监测、掌握签约居民健康状况,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该县还建成了与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健康服务管理系统相衔接的家庭医生服务APP系统。

家庭医生打开该系统,不仅能与居民进行线上签约,还可以为每位签约者建立详细的电子健康档案,实时掌握签约者的健康状况。

“除提供上门签约服务外,我们还构建了‘1+1+1’组合签约模式,即居民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的同时,还可以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和一所三级医院为转诊就医医院。”吕建平说,建立组合签约模式后,签约居民在确保基层首诊的基础上,可在组合内自由选择就医机构,以此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该县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时,各医疗卫生机构均优先遴选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全科医生、临床医生、公卫医生、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持证率达100%。

吕建平表示,该县还将持续深入开展“家庭医生进万家服务”活动,进一步健全全民预防保健体系。预计今年底,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3%,签约服务率达45%,贫困人口签约服务率达100%,群众看病将越来越方便。

新闻推荐

筑牢汛期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本报讯(冯文杰邻水记者站刘伟)入夏以来降雨频繁,为进一步加强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

邻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邻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