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断“穷根”
□邻水记者站孔虹本报记者陈玲
1月9日,邻水县柑子镇桅子村,一条条黑化的道路上,不少村民在散步休闲。一旁的李子基地里,2016年种下的李子树已有两米来高,经过改建的村民房屋,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谈起现在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过去的桅子村,产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农民只能依靠传统的种植业养家糊口。
“桅子村林地资源丰富,是南海名将李准的故里,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地方,但由于交通不便,缺乏发展资金,坐拥丰富资源却不能致富。”该村第一书记甘霆说。
改变,发生在2016年,邻水县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1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投向桅子村,以前想都不敢想!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发展了产业、修建了产业环线道路、对村居进行了改建美化,沿线道路还用鲜花进行了装点,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甘霆介绍,下一步,村上还准备购买一辆洒水车作为集体资产,返租给政府,收取租金,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据了解,该村通过农民土地入股的方式,由村办企业将村民的620亩土地流转给农业公司,建成规范化李子种植基地,林下种植中药材,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收益与入股农民按照比例分红。基地投产后,产业纯收益的60%分给贫困户,40%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经济收益的50%用于集体经济扩大规模和运转;25%用于全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维护;10%用于成立村级扶贫帮困基金,重点帮扶困难群众;15%用于促进医疗、民生等公益事业发展和奖励本村品学兼优的学生。该产业盛产期可实现纯收入300万元,贫困户户均可增收两万元,为当地百姓长效脱贫提供了保障。
桅子村的改变只是邻水县近年来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助力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在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中,该县立足打造川渝特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环渝腹地乡村旅游基地和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级示范县,突出基地建设,增强产品供给能力;创新建立农村撂荒地流转、“土地银行”试点等机制,形成龙头企业“承包代理、入股返利”或“托管保底、合资兜底”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目前,该县已打造标准化桃李基地、柑橘基地、蔬菜基地等万亩特色产业基地7个,集中成片建成优质粮油、脐橙、蔬菜、葡萄等规模化产业基地46个,累计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30家,建成示范性合作组织22个,发展农村电商服务点146个,有效地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邻水记者站姜慧记者周文平)“要不是县就业局来我们镇举办了一期培训,我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工作哟!”1月1日,邻水县八耳镇河堰村村民刘小利趁着元旦假期,从重庆回到家中,逢人便说自己的工作好。刘...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