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臭气熏天、污水横流一直是养猪场被人诟病的“污点”。如何科学、经济、有效解决困扰养猪场的难题?近年来,邻水县不断探索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路径 养猪与环保,

广安日报 2017-10-31 04:30 大字

□邻水记者站熊兴文本报记者刘夏胡世平

前段时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四川,广安市部分养殖场因污染问题被群众举报,或关停整改或直接拆除,业主损失较重。

而位于邻水县城北镇景家沟村的正优种猪场不仅没受影响,反而越做越强。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10月28日,记者前往该种猪场一探究竟。

转型升级向环境污染说“不”

干净整洁的猪舍、智能化饲喂系统、标准化的污水处理系统……透过正优种猪场办公室的监控屏,种猪场的所有情况一目了然。

“种猪场里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实现水循环利用,没有异味。我们还配有沼液运输车,每天把发酵后的粪便运出去,免费送给农民或蔬菜基地农场主作有机肥使用。”正优种猪场的工作人员周小东介绍说,一般猪场周围的村民因环境污染等问题经常与业主闹矛盾,但是正优种猪场入驻景家沟村以来,从来没有村民找其抱怨。

而就在一年多以前,这里的情况与现在截然相反。

“2009年,有个业主在这里建了标准化猪场。但由于科技含量不高、基础设施落后,该养猪场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周边的村民

生活,群众的意见很大。”邻水县城北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周德华告诉记者,从前因不放心这个猪场,他每个月要来15至20次,而现在他15到20天才来一次。

这样的改变,缘于邻水县与正大集团的“牵手”。

为进一步带动邻水养猪业转型升级,2015年10月,正大集团收购了该村原养猪场,并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改建。9个月后,一个标准化、自动化,占地160余亩的种猪场就此“诞生”。

当记者提出想要进猪舍作进一步了解时,被周小东当场拒绝。他说,工作人员必须沐浴后换上已消毒的工作服,才能进入猪舍。为防止携带病菌入内,一般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猪舍。

“种猪场都是严格遵循农业部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求建设。”周小东告诉记者,目前,种猪场采取综合利用模式,通过干湿分离,将分离后的粪便放在发酵棚内,经过长时间厌氧发酵后,免费送给群众作有机肥使用;种猪场产生的污水通过管道流入两个化粪池和一个沼气池内经过沉淀、生物发酵、过滤后一部分循环利用,用于栏位冲洗,污水实现了全利用。

就在上个月,该种猪场又投入100万元购买先进设备,将污水净化到可养鱼的标准。

“一增两减”环保与发展“齐飞”

投入这么多,能赚回来吗?记者提出疑问。

“现在很多养殖户舍不得花钱去治污,认为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但事实证明,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是可以共赢的。”周小东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传统养殖500头种猪至少需要21人,而该种猪场养殖2400头种猪只需15人;养殖户对养猪的防疫工作了解甚少,而该种猪场的工作人员至少为大专以上学历,且多数为养殖专业毕业,专业技能较强,因此生猪病死几率小。同时,凭借先进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自动饲喂系统,猪场实现了现代智能化管理,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虽然环保投入增加,但污染减少,成本也减少了。”周小东坦言,这“一增两减”为企业带来的是可持续发展,为群众带来的是良好的生活环境,真正实现了环保与发展“齐飞”。前不久,该种猪场创建部级标准化生猪示范场已通过验收,成为正大集团在四川生猪发展最重要的大型繁育基地。

事实上,作为全国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和全省生猪调出大县,邻水县一直不断探索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路径。

2016年底,该县又引进重庆正大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5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规划投入28.8亿元,在2020年前建成5000头种猪场4个,3300头育肥配套场80个,配套建设屠宰场、食品加工厂各1个,有机肥加工厂2个,形成年出栏50万头生猪,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目前,八耳镇种猪场及梁板乡、子中乡、龙安镇等地的育肥配套场建设正有序推进。

据了解,此次建设的种猪场、育肥配套场都是按照标准化、精确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准来建设。建成后,将采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方式,实现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同时,该项目建成后还将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政府补助资金有偿使用机制,实现政府、公司、村集体、贫困群众多方受益。

新闻推荐

“招聘”兼职打字员非法牟利家族式诈骗团伙被“一锅端”

□钟瑜本报记者刘婧龙俊帆案情回放:“招聘兼职打字员,适合宝妈、学生等,打1000字35元,上班地点不限……”去年6月中旬,邻水籍23岁的赖某利用微信、QQ发布了虚假的招聘兼职打字员的信息。极具诱惑力的...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