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德文:让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

广安日报 2017-09-01 01:53 大字

□邻水记者站刘伟

8月的八耳镇河堰口村,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颗粒饱满,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老乡,你家的稻谷成熟了,趁着好天气,早点把谷子收回家去……”8月24日清晨,记者在河堰口村看到,村工作组农技员陈德文正在田间查看水稻,与村民一起谈论今年的收成情况。

“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来田间比我们还早。”贫困户陈大娘一提起陈德文就赞不绝口,“我就想自家田地产量高点,一亩多收几百斤谷子,有陈师傅在,我心里有底,这个愿望肯定能实现。”

陈德文何许人也?村民为什么都信任他?今年51岁的陈德文是邻水县农业局农技站的农艺师。一年前,他参加了四川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村技术扶贫行动”,进驻河堰口村,天天奔波在田间地头,工作认真又细致。

30年的工作经历,使他对基层农技员这份职业有着独特的认识,“在当代,我们基层的农技干部,就是一个有知识的农民。”陈德文认为,农技人员的工作就是要让农民粮增产、钱增收,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让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为了让村民的土地增产又增收,陈德文可谓费尽了心思。

河堰口村属浅丘地貌,村民们以栽种玉米、水稻为主,然而地块小,劳力少,产量低等情况制约着该村的经济发展。

陈德文坚信,只有让村民们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才能改变大家的生活状况。为此,他始终奔走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路上。“很多村民都有自己根深蒂固的种植习惯,有些不一定对,甚至会造成损失。”陈德文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农技推广的任务艰巨,农民获得科技知识的渠道毕竟有限,因为不懂才会出现损失,只有帮助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才能实现增产增收,体现农技人员的价值。

陈德文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倾心对农作物种植过程的研究,把发现的问题记录在小本子上,整理成册,挨家挨户发放到村民手中;还时常组织专家下乡,以讲座、座谈会等方式,现场传授农技知识,为村民答疑解惑,把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送到千家万户,为村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当天,走访完贫困户,记者又跟随陈德文赶往山上的核桃基地,帮助农民解决树苗的管护问题。

“原来的核桃树长得比较高,不便于管理和采摘,现在是矮化栽培,树枝都往四周生长……”在核桃基地,陈德文向记者介绍说,核桃产业作为河堰口村的支柱产业,最初两年的科学管护十分关键。

像这样送技术上门,对陈德文来说,已习以为常。他把办公室设在田间地头,把农技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民的家门口,默默地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只是做了我的分内之事,这也是我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对乡亲们有所帮助,这事就做对了。”陈德文说。

新闻推荐

养鸡场污染严重 12000只鸡已全部转卖

本报讯(邻水记者站刘伟记者刘定春)8月26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广安市移交第十九批信访件,其中一件反映“广安市邻水县两河镇合堂村3组李家大湾堰塘边上一个养鸡场,不断排出废水,影响水质,鸡粪堆到...

邻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邻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