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污染源”今朝变“绿地”
□邻水记者站 曾涛 本报记者 李倩
2月5日早上,邻水县兴仁镇兴河村2组的一大片菜地里,10多个农民忙着砍菜、称重、装车。菜地里欢声笑语不断,打破了冬日的冷寂。
走近一看,菜地生机勃勃,白菜、菠菜、豌豆苗等农作物长势良好,让一旁看着称重的村民包中福言语中充满喜悦,“73斤、81斤……可不要写错了,这些都是钱哟!”欢笑声再次传播开来。
“去年上半年,这里还臭气熏天。来这里干活,脚都不想下地。”包中福回忆,这里以前有一个大型养猪场,还有养鸡场,粪池污水总是外泄,不仅污染了土地,更污染了大洪河河道。“大家都不敢下河洗澡了,连喂牛都不敢了。”
“现在养猪场、鸡场拆了,就不一样了。你看,水都变清亮了,河两岸的垃圾也清理干净了。”包中福笑着说,“现在大家都很满意,做什么都很积极了。”
清理取缔沿河污染源,是村民眼中的大事、好事。大洪河、御临河是邻水县境内两条重要的河流。在洁净水行动中,加强“两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成了邻水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点。
为了把好事办好,2016年,邻水县委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进一步强化“两河流域”治理工作。邻水县突出重点强化治理,有效遏制“两河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全县根据划定禁养区范围,上下摸底排查,对“两河流域”的养猪场及其他污染源进行专项清理,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逐户限期整改落实、拆迁。邻水县“两河流域”治理办公室负责人透露,“禁养区内应拆除或搬迁的畜禽养殖场一共是257个,截至目前已拆除248个,完成总量的96%。”
关停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只是第一步。修复与保护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如今,“两河”流域区域内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基本形成体系,建立“村社收集、乡镇转运、集中处理”垃圾收运处理长效机制;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乡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质量、城镇绿化覆盖率有较大提高,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各类生态功能区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社会经济发展步入生态良性循环的轨道,境内流域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监测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或优于Ⅲ类标准。
新闻推荐
□刘德友邻水记者站孔虹选好放映位置、卸设备、搭银幕、确定电影机位、接电、调试音响……他熟练又认真地操作着。日前,记者在八耳镇政府门前的坝子上见到龚治铬时,他正有条不紊地做着放映前的准备...
邻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邻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