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路径新
□邻水记者站 熊兴文 孔虹
1月日,邻水县梁板乡曙光村贫困户李刘刚一大早就和父母一起来到自家的蔬菜地里采摘蔬菜,准备运往城里销售。“现在交通方便了,当天采摘当天卖,菜新鲜,很受城里人欢迎,今年种菜大概赚了两万元,家里的条件改善了,我相信有党的好政策、有勤劳的双手,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李刘刚脸上洋溢着笑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向往。
“再硬的骨头也必须啃下,贫困必须消除,到年邻水要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既是决定,也是庄严的承诺。
近年来,邻水县通过党建引领转思路、易地搬迁挪穷窝、发展产业断穷根等方式,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新路径。
党建引领转思路
“张书记,刚才我的蜂蜜又卖了几斤,都是回头客,他们说我的蜂蜜纯正,还会介绍朋友来买。”1月日,城南镇花石村贫困户胡泽明给“第一书记”张明全报喜道,“多亏你教我养蜜蜂,现在卖蜂蜜挣了不少钱,可以过个欢喜年了。”
胡泽明朴实的话语让张明全很感动,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看着花石村的村民一天天富起来,他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带思路、引项目、办实事……张明全自年9月来到花石村,就带着驻村工作组成员多次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民情民意,召开组员大会,倾听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切实为贫困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花石村村民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自来水,鼓起了钱袋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在邻水县的个贫困村,村村都有“张明全”式的“第一书记”。他们大多是机关单位干部,具有政策、信息、人脉、资源和思维灵活等优势,可以为群众致富想办法,提供新思路。作为挂职“第一书记”,他们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牵线搭桥,帮助推广新技术、联系新项目,积极解决水、电、路、医、学等问题,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出了贡献。
他们战斗在第一线,带着组织的嘱托和对群众的深情,带着项目和思路,深入群众家中,了解群众疾苦,宣传党的富民政策,为村民谋致富发展的新路子,一个个贫困村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人们欣喜地看到,贫困村的路通了、水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的生活日渐富裕起来了。
易地搬迁挪穷窝
一年前,御临镇高穴村村民肖池祥的安居梦,似乎还遥不可及。
肖池祥所住的泥瓦房有多年了,多处开裂,遇到雨天就漏水,想修新房子,自己却没有这个能力。
年,肖池祥在精准识别中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用他的话说,自己怎么也没有想到活到这把年纪还能住上好房子。
目前他正在购置家具,今年就可以在新房子里过年了。
肖池祥的幸福生活,只是邻水贫困群众易地搬迁的一个缩影。
时间的镜头前移,年初,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邻水户人迎来了“挪穷窝”的好机遇。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该县出台《邻水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邻水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专门抽调技术人员,聘请专家,成立县级住房质量监督小组,强化质量监督。
同时,为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进展情况实行周报制度,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各个乡镇也相应成立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确保项目分解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实施具体到户。
截至年月日,邻水户人的住房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大部分异地扶贫搬迁户将搬进新家过春节。
发展产业断穷根
“年,我卖土鸡、鸡蛋的收入就有1万多元,比种地强多了。这多亏县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不少游客来这里玩,让我们的土特产品有了更多的市场。”城南镇芭蕉村贫困村民杨帝金在芭蕉村的产业带动下实现了脱贫致富。
“念好山字经,主打旅游牌”,是芭蕉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具体体现。据了解,近年来,芭蕉村争取项目资金万元,种植桃李亩、核桃亩、药材亩,发展林下养鸡5万余只;培育了铜锣山旅游度假区和九洞水特色餐饮一条街等旅游增收点,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
依托特色资源,发展产业断穷根的例子在邻水不胜枚举。石滓镇花房村发展起了中药材产业,牟家镇双店村建起了蔬菜基地。据该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介绍,邻水按照“三年攻坚、两年提升、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在个贫困村统筹谋划发展优质粮油、畜牧、经济作物、水产、林竹、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在产业扶贫思路的指引下,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药材种植基地、蔬菜种植基地、核桃种植基地应运而生。
产业发展,村民增收。“如今,不用远走他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致富门路。”观音桥镇大安村贫困户张冬香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梅媚鲁迪申巧容)近日,邻水县地税局邀请邻水县顿开律师事务所主任何炳凡为全局职工讲授了一堂法律法规知识专题讲座。讲座紧密结合《税收征管法》,通过一系列典型案例,详细解读了行政强制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