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地方史料的文学化呈现 读邻水作家邹元模长篇小说《古潾星火》札记

广安日报 2021-09-05 01:05 大字

□甘洪波

邻水古称邻州,邻州古邑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年),自古以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现代肇始,这片红色热土涌现出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迫切需要通过一部文学作品塑造英雄、传颂英雄,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将他们付诸笔端,为他们著书立传。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邻水作家邹元模长篇小说《古潾星火》的创作与出版,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可谓正当其时。该小说让读者从大量留存的“非虚构”邻水地方革命斗争史料中抽开身,得以全方位囊括古潾(邻州)23年间(1926年—1949年)开展的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地下斗争史。整部小说谋篇布局结构明晰,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语言叙事张弛有度,《古潾星火》借此完成从史料价值向文学价值的递进嬗变和最终呈现,从而在读者内心引发一场思想的激荡、心灵的洗礼、信仰的重生。

作为一部红色题材长篇小说,《古潾星火》的主要创作特色,集中体现在地方史料的挖掘与创造、“透视”手法的借鉴与创新、多种闲笔的镶嵌与运用等三个方面,我们由此进入文本内部一探究竟。

地方史料的挖掘与创造,源于“非虚构”地方素材和小说之间达成某种平衡的虚构要求,具体表现为三种关系的演化处理。一是完成从“史志”向“小说”的转变。《古潾星火》文末特别标注,小说写作对相关地方文献(即通常意义上的“史志”)的参考,从文本细读可以看出,作者对原始材料的积累和占有,到最终的梳理消化、取舍剪裁和融合化用,处处可见作者的心力、思力和文力,已经完全跳脱“非虚构”地方史志对文本内容的禁锢和限定。二是完成从“写作”向“创作”的转变。写作可能是一种按部就班的脑力劳作,而创作才能称之为艺术的创造。《古潾星火》通过大量的人物刻画、语言描写、环境烘托、民俗衔接,让人物动起来,让故事活起来,阅读的感觉很流畅很生动。三是完成从“实写”向“虚写”的转变。《古潾星火》反复出现的真实地名和虚拟人名,比如幺滩码头、石稻场、清水溪和教官湾等地名,以及陈松涛、熊兴华、甘习文、熊夫、王中成和邓林等人名,虚与实两种线索相互缠绕,二者交叉出现交替行进,成为提升和转化小说品质的关键环节,读者仿佛在身临其境的“非虚构”场景体验了一把虚构的故事魅力。

“透视”手法的借鉴与创新,源于统筹小说整体架构和单独章节推进的叙事要求。“透视”是绘画和其他造型艺术的专用术语,包括“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借鉴于小说创作,特指利用多个角度和多个侧面讲述故事、雕塑人物的创作手法,使它们具有立体感和远近空间感。《古潾星火》作为典型的章回体小说,从第一章“播撒火种”到第二十章“喜迎解放”,描绘奔走于三山两槽潾州大地的众多群体英雄,展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画卷。由于没有贯穿始终的故事主人公或焦点人物存在(上半部的陈松涛和下半部的邓林,相对而言着墨较多),严重阻碍小说内在结构的完整统一。作者大胆借鉴和创新“透视”手法,通过视角的移动和转换,将松散的小说形式串联成有机整体,随着人物、地点、事件的变移,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大形势和大事件与古潾地下组织的宣传发动、铲奸除恶得以高度融合。通过视角的固定和聚焦,将每个章节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故事的细节肌理打磨得光彩熠熠。“透视”手法的发散与聚集,运行于小说文本的内在逻辑之内,时间脉络明白晓畅,空间局部疏朗紧实,将一幅以时间轴为主线、空间不断变换、连续立体的古潾革命斗争长卷有效布局和完整呈现。

多种闲笔的镶嵌与运用,源于增强小说真实性、趣味性和丰富性的阅读要求。特色之一是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人文知识的镶嵌与点缀,《古潾星火》的厚重感因此凸显。比如讲述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和旧臣杜景贤的故事,引出御临河的奇特来历;讲述天帝的坐骑神象造福一方百姓的故事,引出象鼻山的美丽传说;讲述银鼎山的钟鼓楼、止戈楼、纪念碑和凌云阁,引出“玉屏朝暾”“鸿爪”“潾涯”等极具文化内涵的清代石刻。特色之二是川东地貌和潾州景致的穿插描写,与革命斗争主题相互映衬、形成呼应。比如预示风雨欲来的乡村黑夜:“入夜,细雨飘零,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巴山老林静谧下的暗潮涌动:“林子里很静,一点风吹过的声音也没有,偶有松鼠把松苞咬脱落在地上,或者鸟儿骤然地拍一下翅膀。”跃入眼帘的大洪河两岸一派鱼米之乡安详画面:“一叶扁舟出没于碧水之中,矫健的鱼鹰、迅捷的鱼儿、黝黑的渔夫、碧绿的河水、两岸的群山,构成了一幅完美动人的和谐画卷。”成就华蓥山英雄之名的逶迤和险峻:“巍巍华蓥山,绵延三百三;山顶无鸟鸣,险处无人攀。”特色之三是特有民风民俗的自由切入,随处可见的袍哥茶肆、山调民歌、谚语俚语等闲笔,具有浓郁的川东地域特色。比如小说中提及的古老技艺“鱼鹰捕鱼”:“扁舟原本停靠于河岸,只听一声呐喊,扁舟出发,呈一字排开,到达指定捕鱼地点后,围成扇面。渔人发令,鱼鹰便一头扎进水里,仅一会儿工夫,鱼鹰钻出水面,喉咙里塞满了鱼。”整个描绘详实生动,惟妙惟肖,代入感十分强烈。

《古潾星火》作为一部成功描写邻水地下革命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通过“非虚构”地方史料的文学化呈现,文本的完整性、可读性和艺术性毋庸置疑,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瑕疵。灵魂人物的设计严重缺失,无法统揽故事情节的整体走向,语言叙述始终处于平行状态,故事的起承转合没有出现所谓的高潮。对小说的深度挖掘有所欠缺,人物形象不够复杂多元,脸谱化、类型化的痕迹没有完全避免,主要人物的情感纠葛、心理描摹和性格刻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瑕不掩瑜,《古潾星火》通过众多人物命运的演变轨迹,充分展现革命先行者的奋斗与艰辛,全面折射地下革命斗争的牺牲与奉献。“星火”所蕴涵的特殊寓意,由此可解读为革命的燎原之火、理想的激情之火、信仰的重生之火。

新闻推荐

广安原创革命题材川剧《信仰》将在川渝展演

四川经济日报广安讯(王林记者余萍)百年风雨如磐,百年奋斗如歌。6月15日晚,广安原创革命题材川剧《信仰》在广安大剧院首演,以...

华蓥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华蓥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