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问政,关键在于问后“怎么办”

广安日报 2020-09-15 02:05 大字

□萧舟

华蓥市在107个村级组织全覆盖开展“村头问政”活动,群众就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进行面对面问政,这种方式不仅搭建了一个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宣讲政策、排忧解难的平台,也搭建起了监督行政效能的平台。

现场问政是一种很好的监督方式,党员干部或公职人员直面群众、直面问题、直面监督。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干群交流方式,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引导舆论。但是现场问政不能止于“现场问答”,更在于问后“怎么办”。

问政之后,办理回复要讲求效率。群众问政,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解决问题的期盼,也是行使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方式,党员干部必须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向群众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不管是现场问政,还是群众通过其他途径提出的问题建议,必须明确办理责任人、拉出清单、逐一回复整改销号。能够办理或整改的,必须明确时间表或路线图;不能解决或没有条件解决的,要做好协调或解释工作;对于明显违反政策法律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并做好宣传引导。

问政之后,整改落实要跟踪问效。群众问政之后,最关注的莫过于反映的问题能否得到及时解决。当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在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前提下,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要加强对群众反映问题办理工作的监督,压实工作责任,以办理效果倒逼工作落实、措施落地,对不按时办结、敷衍塞责、弄虚作假、大事化小等行为要进行严厉的追责问责。

问政之后,类似问题要举一反三。办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见子打子”,“一答了之”后仍然“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让问政成为一阵风。而是应该在解答办理群众个性问题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找出共性问题,形成共性经验,促进同类型问题解决。同时,还要认真梳理工作规则、程序中存在的漏洞或缺陷,立查立改,确保整改问题不反弹,真正做到汇聚民智、凝聚民力,增强工作和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新闻推荐

“云养鸡”名堂多 一年销售 200 多万元

□游青范样这两年,华蓥市明月镇刘家庙村的土鸡卖得很“火”:公鸡每斤25元,母鸡每斤20元。村里每年出栏3万余只土鸡,销售...

华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