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谏臣安尧臣
安尧臣,华蓥市永兴镇人,生卒年不详,据推算生活在北宋哲宗元祐到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086年—1162年)。徽宗称安尧臣“能陈”,崇宁四年(1105年),诏封安尧臣为“正奉大夫”,后被奸党所夺,未得任用。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五月,安尧臣上书指斥童贯等臣官专权误国,谏言边隙不可开,得到徽宗嘉勉,同年十一月下诏“补承务郎”。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又上书论女真不可结,燕云不可取。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作右承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
置生死不顾
力劝圣上纳“忠谠之言”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宋朝与西夏两国兵连祸结,直至宣和元年(1119年)统安城最后一战,宋军大败,刘法被西夏兵追杀,西夏军亦疲于战斗,自行退去。辽国出面从中和解,西夏与宋朝才修复和好,停息战争,各安疆土。童贯诡奏西夏战败归诚,蔡京与童贯建议联金攻辽,收复燕、云。徽宗见蔡京、童贯说得攻辽易如反掌,燕、云唾手可得,高兴至极,于是又议出兵北伐。
中书舍人吴时,忙上书谏阻,徽宗未决。布衣安尧臣,也于此时上疏力谏:“燕云之役兴,则边隙遂开;宦官之权重,则皇纲不振。臣以蝼蚁之微,从头到脚都不足以承受陛下的斧钺。臣知道倘若上冒天威,必罚无赦,但是臣虽死无悔。以前夷狄之忧在外,现在夷狄之忧在内啊!方今天下之势如累卵,奈何?陛下为什么不思固本之术,而委重任于奸臣,搜刮人民血汗,去换取强敌必争之地(辽所占燕云十六州),拖累圣德,这是亿万大众所同忧的事。愿少缓天诛,庶开忠谠之路,永保无穷之基。傥或不容,身首异处,取笑士类,臣亦不恤也。臣无任昧死,俯伏听命之至!”
徽宗阅疏御批:“比缘大臣建议恢复燕云故地。安尧臣,远方书生,能陈历代兴衰之迹,达于朕听。臣僚咸谓毁薄时政,首沮大事,乞重行窜殛(诛杀)。以承平日久,言路壅蔽,敢谏之士不当置之典刑,议加爵赏,佥(都、皆)论未允。”
徽宗连接两疏,正在怀疑,当时又有二御医自高丽归,入奏徽宗,亦以图燕为非。徽宗乃以吴时、安尧臣所言,不为无见,拟将联金伐辽的计议暂从搁置,并拟擢安尧臣为承务郎,借通言路。然而蔡京、童贯、王黼一同勾结,斥吴时为腐儒,且以安尧臣越俎进言、目为不法,怎得再给官阶?三人并力奏请,徽宗又不得不从,所以徽宗“拟擢升安尧臣为承务郎”并未实施。
安尧臣上书直斥蔡京、童贯之流“宦寺之权重则皇纲不振”。蔡京、童贯说安尧臣“越俎上书为不法”,请求陛下“重行窜殛(诛杀)”。最终徽宗还是遂了蔡京、童贯的主张,遣辽降臣赵良嗣使金通议。辽国在金、宋夹击下大败。
保“无穷之基”
力陈圣上以社稷为重
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可是安尧臣并没有因此而闭口禁言,他继续上书,希望北宋能够“开忠谠之路,永保无穷之基”。
安尧臣上书道:自古王者重在任命使臣,《易》有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之戒。孔子亦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有道是养鸡者不畜狸,牧兽者不育豺,植木者忧其蠹(蛀虫),保民者除其贼。当敌国来寇,则纳李良嗣、郑望之、李邺之徒割地谬计,命李邦彦主和议。刚与敌国订盟,解除目前之祸。等到了敌人刚刚退师,然而口血未干,则又纳庸人之议,命种师道、姚古、种师中援三镇。说什么祖宗之地,寸土不可与人!陵寝所在,誓当固守!顷刻之间,又让奸臣败累朝不渝之盟,致使敌兵侵占陵寝,使宗社倾危。陛下刚刚下诏惟新,不忍生灵重困锋镝(战争),于是捐金帛,割土地,与辽恢复累朝旧好。盟约订立之后,敌国退兵了。可是执政大臣们又来蛊惑陛下,失信于敌国。前日之渝盟,今日之失信,利害一比较就显而易见了。无奈奸凶之党尚怀蠹国之心,必欲倾覆神器而已。这就是臣所以中夜以思,临食而惧!臣深为陛下寒心啊。
安尧臣建议,皇上当含垢忍耻,姑且捐弃三镇之地,然后内选相臣,以立法度,求民瘼,富国强兵;外选将臣,训兵积粟,以备征伐。假以岁月,辅以天时,合以人事,乘仇人之有衅,乃弓矢锻,乃戈矛砺,乃锋刃英,扫清沙漠。到那时让他们稽首称藩,还我河山。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母子含哺。川涂无犬吠之惊,黎庶无干戈之役。用以慰藉祖宗在天之灵,以雪上皇积年之耻,以示陛下大有为之志,岂不韪欤!
这是安尧臣的理想,也是大宋子民的祈愿。然而此时的北宋河山已满目疮痍,国力消耗殆尽,不堪一击了。1127年1月9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后北宋灭亡。
安尧臣一介布衣,心系国家,胸怀天下。作为皇帝知其能又不重用的上书人,他一心为社稷安危着想,为天下赤子着想,置自身生死于不顾,敢于在谏臣言官“朝奏夕贬”的形势下上书,足见其忠。他明知朝中奸臣权倾朝野,还是无所畏惧,足见其勇。如此忠勇之士,充分展现了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
(张洪榜)
新闻推荐
近日,华蓥市检察院经过多方走访调查,会同华蓥市公安局对疑似精神病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依法保障精神病人合...
华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蓥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