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代办”好事要办实办好

广安日报 2020-08-18 00:53 大字

□游青

从2019年夏季起,华蓥市针对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办事不便等情况,推出“民事代办”制度,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纷纷化身为“民事代办员”,深入一线为群众提供医保低保、民政优抚、建房用地审批、危房改造、产品销售等便民服务,不仅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还提升了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当前,农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占比较大,每年都有不少涉及民政、教育、医疗、产业等与农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需要办理。对于部分群众而言,一些看似简单的事项操作起来却不容易。大到各项惠民政策的知晓和落实,小到换电灯泡、电视维修和水、电、气费缴纳等各类“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需要懂政策、知冷暖、能办事的“热心人”帮忙。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民有所盼,我必有为。实行“民事代办”制度,既是乡村便民服务站的延续,也是为群众搭建了一个在家门口能办事、办好事的平台,可有效破解群众“办事难”问题。驻村干部或村干部对政策和群众家庭情况比较熟悉,由他们担任“民事代办员”,既方便,又高效。有了“民事代办”制度,对于群众而言,办事方便了,成本降低了;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也能增强服务意识,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做好农村工作,需要干部有情感。农村工作是为农民解难题、谋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干部饱含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情,心里装着老百姓、凡事为老百姓着想,切实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想问题、看事情,自觉提升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上面的政策及时传达给农民并落实落细见效,真正为群众谋福祉,让群众得实惠。

做好农村工作,需要干部有责任。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这里既是干事创业的广阔大舞台,也是淬炼能力的大课堂,不树牢责任意识,不下一番苦功,不“读懂”农民,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农村干部要不忘初心和责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放低姿态,沉到农村,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和疾苦,察民情、听民意、集民智、解民忧、聚民生、暖民心。

实行“民事代办”制度,还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机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使“民事代办”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同时,还要加强对“民事代办员”的培训,使他们明确工作职责,更加熟悉业务知识,提高办事效率,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

新闻推荐

“民事代办员”活跃乡村

“民事代办员”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特约通讯员邱海鹰文/图“杨大婶,你行动不方便,我们来为你代办审批资料,请把户口...

华蓥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蓥,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