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贫困群众和消费市场的产销堵点 扶贫餐馆成“菜篮子驿站”

广安日报 2020-08-11 04:43 大字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张爱

最近,华蓥市华龙街道一家名叫“坝上人家”的餐馆,成为街道卖菜群众的新晋打卡地,这是华蓥市首家以消费扶贫为主题的餐馆,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菜篮子驿站”。同时,餐馆主打“土味儿”十足的“特色牌”,也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建“扶贫餐馆” 群众卖菜不愁

“王建春家26个,许坤伦家50个,我家16个……你数一数,看我记错没有?这里还有些丝瓜、南瓜……”8月9日早上7点,华龙街道东方村村民王德琼吃过早饭,就坐车来到坝上人家餐馆,将鸡蛋、蔬菜交给餐馆负责人。

钱货两清之后,她还到农贸市场转了一圈,买好自己所需的日用品后,就准备回家了,此时还不到9点。

“以前上街卖东西,早上不到5点就要出发去占个卖菜的好位置,回去最早也要11点多,现在卖东西省时省事。”王德琼说。

这家坝上人家扶贫餐馆,自7月15日开始试营业以来,成为华龙街道各村(社区)群众销售农产品的首选之地。

“其实,我们选择做这个扶贫餐馆,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多方征求意见、深思熟虑的结果。”华龙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娇说。

据陈娇介绍,今年抗击疫情期间,当地农民的蔬菜、鸡蛋、畜禽等农产品面临滞销难题,街道和各村(社区)干部积极对接市场,帮助群众代销。特别是东方村第一书记冯沫力积极联系城区菜商、发动身边亲友、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等平台帮农户找销路,成为群众高度信赖的“微商”。

“群众的期待,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陈娇说,今年5月,上坝桥村争取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补助资金100万元,如何用好这笔资金成为街道党工委和上坝桥村支“两委”面临的重大考题。经过多方讨论和征求意见,华龙街道决定利用这笔资金建设面向街道全体群众的扶贫餐馆。

“从7月15日开始试营业至月底这半个月,餐馆的营业额有10多万元。目前,华龙街道5个村2个社区居民散养能上市的鸡鸭,只能勉强维持餐馆的日常所用,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坝上人家餐馆负责人杨芳介绍说。

餐馆搭“鹊桥” 打通产销堵点

“前期我们通过走访了解到,一方面,农民将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饲养的畜禽等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的时间比较长;另一方面,市民想购买‘土味儿’十足的特色农产品,却担心物非所值。”陈娇介绍说,他们建立扶贫餐馆,就是搭建种养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鹊桥”,打通产销堵点,让农户不为销售发愁,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农产品。

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坝上人家餐馆和各村干部、种养大户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同时通过村干部调查摸底,各村(社区)均建立了农产品存量台账,平时按照先满足贫困群众、再考虑其他群众的原则采购农产品。

“除了满足餐馆日常餐饮所需外,我们这个餐馆还是群众农产品的周转之地,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菜篮子驿站’。”杨芳说。

据杨芳介绍,到餐馆用餐的消费者如果想要购买群众的农产品,餐馆则负责联系群众进行收购。如果消费者到餐馆自取,餐馆则不收送货费;如果需要餐馆送货上门,在华蓥城区范围内只收5元送货费。

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华龙街道要求愿意向餐馆供货的农民必须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并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产品质量不合格黑名单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安全合格的农产品。

“因为我们的定位是扶贫餐厅,主要是解决当地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盈利始终放在第二位。”杨芳介绍说。

目前,餐馆采用市场化运作、单独核算收支、村集体日常监管、街道全面指导的模式进行运营。在收益分配中,建立了一部分用来发展公益事业,一部分用来给村民分红,留出一部分用于产业再发展的机制,把集体经济收益的政治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最大化。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账务定期向全体村民公示机制,把每一分钱的用处都讲清楚,确保收益分配各个环节公开公正、阳光透明,从制度层面防止了‘明白账’变成‘糊涂账’。”陈娇介绍说。

新闻推荐

“童伴之家”欢乐多

孩子在“童伴之家”拼摆图案。孩子们在“童伴之家”开心地玩耍。“童伴妈妈”陪伴孩子们阅读。今年,华蓥市华龙街道东方村...

华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蓥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