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起来”到“美起来” 华蓥市实施天池湖湿地修复与保护工程纪实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张开凡
天池湖,被誉为“川东小西湖”“人间瑶池”。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湖畔相继建起了一批高污染企业,再加上周边畜禽养殖场逐年增多,导致湖水污染严重,环境日趋恶化。近年来,华蓥市以“用双脚丈量河流”行动为契机,态度坚决地关停各类畜禽养殖场、矿山污染源,大力度实施天池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用心用情守护天池湖的青山绿水。
水清岸绿
天池湖变了“模样”
为让天池湖恢复往日的模样,华蓥市强力实施一系列举措,打响天池湖水环境保卫战——相继关闭湖泊周边30多家纸厂、洗选煤厂、煤窑及石灰窑等污染企业,关闭2家农家乐,关停搬迁200多家养殖场(户),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1500吨的天池镇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建设天池场镇及天池湖沿线污水管网,有效解决了天池场镇及天池湖周边3000余名群众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问题。
同时,为有效保护天池湖这块重要的湿地资源,华蓥市以生态修复、环境整治为第一要素,着力实施天池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持天池湖湿地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以达到保护天池湖生态环境的目的。
天池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主要是针对消落带。“所谓的消落带是指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成为水—陆交替的特殊区域。”华蓥市林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伍文龙介绍说。
李家台半岛是该工程重点打造区域之一。在治理中,该市采用乔木、灌木、草三层植物搭配,在上层选择了耐淹性能较强的乔木——池杉,作为主要树种进行栽培,中层成片栽植花叶芦竹等湿地植物,下层组团栽植了美人蕉、旱伞草、千屈菜、鸢尾等水生植物。
“通过这样的搭配,即使枯水季节退水后库岸坡面也能快速返绿,恢复消落带生态景观。”伍文龙说。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华蓥市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不做大的开挖,维持生物多样性,不破坏生态系统;针对天池湖消落带水位变动特点、生态环境现状,通过基塘工程、林泽工程、复合结构缓冲工程,修复并构建健康的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增强消落带湿地的自我调节和维持功能,实现消落带生态友好型利用。
“经过坚持不懈地治理,天池湖水变清了、岸变绿了,不管是湖岸的村民,还是外地游客,都纷纷赞叹‘天池湖变了模样’。”天池镇党委书记唐莉介绍说。
彩化美化
“生态画卷”入眼来
“我们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大面积组团的方式,如栽植紫色的鸢尾花,红色、黄色的美人蕉,通过这样的搭配栽植,整个半岛呈现的色彩比较丰富,景观效果非常明显。”伍文龙介绍说。
天池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一期共栽植池杉、水杉、芦苇、花叶芦竹、美人蕉、鸢尾等水生植物和水陆两生植物以及银杏、红枫、紫薇、红叶石楠等彩叶树种达100余万株(丛)。
从去年底至今年初,华蓥市又实施了天池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二期工程。主要是在月亮岛以及天池湖周边的码头村、仁和村、王家坝村、伍家坳村等地补栽补植池杉、银杏、紫薇、美人蕉、红叶石楠、春鹃、花叶芦竹等20多个品种50余万株(丛)植物,治理消落带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
“同时,我们还对天池湖一号桥附近的夏家坪200亩荒山实施增绿治理,种植枇杷、紫薇等,达到既绿化了荒山又为当地增加收入的目的。”伍文龙说。
伍文龙介绍,天池湖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立足实际,以湿地修复为基础,以增强生态功能为切入点,将湿地修复与周边荒山治理作为重点,把湿地修复与湿地景观培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蓄洪减灾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将消落带景观整治、产业链打造融为一体,实现生态产业化,全面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着力构建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物群落。
在天池湖畔生活了40多年的沈朝辉,亲眼目睹了天池湖水由浊变清,湖岸变绿变美的过程。她说:“天池湖治理过后,生活在这里特别安逸!清澈的湖水、花团锦簇的湖岸,真的就像他们说的生活在瑶池一般!”
新闻推荐
□王章本报记者周文平案情简介2019年9月15日,被告人杨某采取翻窗入室的方式进入华蓥市溪口镇平桥村张某家中,盗走张某的银...
华蓥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华蓥,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