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拼“钱”程
村民热火朝天种植马铃薯的“农忙图”。
◎雅江县融媒体中心 张莉 文/图
3月30日,笔者来到呷拉镇西地村,只见这里苹果树枝头已绽新绿,雪白的李子花竞相绽放,春的气息随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迎面袭来。而在村里的奔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里,却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种植马铃薯的“农忙图”,几十个戴着口罩的村民忙着翻地、理墒、下种、盖膜……
合作社负责人刘金海心直口快地说:“果树尚未进入丰产期,120亩土地也不可能白白闲着,种马铃薯既不影响果树成长,还能多增加一份收入。按照亩产3000斤计算,这120亩土地就能产出36万斤马铃薯;按市场价每斤马铃薯卖2元,那就是72万元,除去生产、管理成本,入股村民家家都能分到上万元;再加上在合作社的务工收入,那这笔账就更有算头啦!”
刘金海家里有四口人,过去全靠外出打工供两个孩子上学。“在外打工虽然收入比单纯在家种地划算,但无法照料家庭、管教孩子,在外忙碌一年挣的钱,除了开支也剩不了多少”。2016年,刘金海索性回到家中并打起了土地的“算盘”,在他的倡导下,西地村奔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120亩果园很快就建起来了。两年后,合作社便有了收益,入社村民也首次领到了分红款。为让果园能产出更多的“真金白银”,善于观察和思索的他便萌生了在果树下种马铃薯的念头。去年的小规模试种,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于是今年整个果园都被利用起来了。为缩短马铃薯生长周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今年还特地采用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这样不仅能让马铃薯提前上市,而且价格相对较高、产量也不会受影响”。
“种地既要讲科学,更要学会算账。这120亩洋芋,明天就能种完。大家的积极性这么高、干劲这么大,关键是因为累了有想头、干了有奔头!”采访中,刘金海深有感触的一番话语,让在场的村民们连连点头、频频称是。
无独有偶。在呷拉镇昆地村生态农业开发示范园区,也是一派热闹的春忙景象。在园区蔬菜大棚内,从泸定聘请来的技术员张全才正手把手指导村民如何育苗和移栽。耐心细致的讲解、示范之后,村民们感觉收获颇多。
村支部书记石宝告诉笔者:“张师傅工作踏实细心,而且责任心很强。自从到了这里后,他每天吃住都在园区里,除了负责教村民蔬菜种植技术,还要负责大棚管理。在他的指导和示范下,村民们熟练地掌握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随着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的大幅提高,村民的收入也实现了持续增长。去年,园区大棚蔬菜的收入就突破了50万元,村集体经济了稳定可观的收入,44户入股村民也领到了分红款,留守在家的老年人和妇女也因在园区打工,挣到了八九千元的务工工资。看来,因地制宜、科学种植不是一句空话,只要选对路子、只要有技术支撑,园区就能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摇钱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聚宝盆’。”
眼下,正值春耕季节。笔者行走雅江各乡村,看到的都是一幕幕忙碌的春耕备耕景象,听到的都是一个个科学种养的话题和一句句感恩奋进的话语。尽管雅江成功脱贫摘帽,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脚步依旧急促而又铿锵,很多的菜农、果农正抓住有利时机辛勤劳作,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
新闻推荐
责任记心间 战“疫”冲在前 甘孜州村组干部积极参与新冠肺炎防控
甘孜日报讯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正值农历春节、藏历新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甘孜州村组干部将党员义务、工作责任牢记心间,积极...
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