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深山里的一面党旗

四川农村日报 2016-11-24 10:21 大字

做藏服、制藏靴,59岁的张呷玛当了几十年手艺人,本应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他却为了家乡脱贫带伤坚守工地。

他的家乡是甘孜州雅江县米龙乡陇冬村,这里人均年收入只有4300元,全村46户中有11户贫困户,张呷玛在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8年。

从县城到陇冬村的30公里路是由被落石、塌方严重损毁的公路和一段修在悬崖边碎石路组成的,许多弯道都需要小心翼翼地进退几次才能勉强通过。

车行入村,古老的藏式民居稀疏分布在磨子沟旁,失修的木栅栏述说着千百年不变的生活。就在这时,一面鲜红的党旗出现在路边。

党旗插在一座新修的厂房上,一位老人守在下面,见我们到来,他忙过来打招呼。这位老人就是张呷玛。张呷玛告诉记者,陇冬村每家每户都养猪,要脱贫致富,自然也想到了养猪。今年7月,在对口扶贫的军工企业的帮扶下,陇冬村的特种野猪养殖基地在磨子沟开工了。

但开工没多久,问题就出现了。村里拿不出钱请工人,修建养殖基地只能靠村民出工出力,再把工钱算作合作社的股本,许多村民不愿加入到建设队伍中。

“当了38年村支部书记,我不带头怎么行?”张呷玛站了出来,他放下了家中的营生带头上了工地。从那天起,一面党旗插到了工地最显眼的位置。

买不起砖,就采石垒墙;用不起吊车,就用肩头扛起几百斤重的钢梁……9月的一天,正在铺夹芯板屋顶的张呷玛,不慎重重地摔倒在钢梁上,伤到了腰。众人劝他去医院,但他惦念着工地。“屋顶还没铺好,猪圈也没隔出来,我不能离开。”张呷玛说。

他让家人找来一根宽牛皮带,把皮带紧紧扎在腰上固定腰椎,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工地。张呷玛书记的行为感动了村民,大家都希望能帮他减轻负担。在12名党员和11户贫困户的努力下,养殖基地终于在10月中旬完工了。

“我希望磨子沟也能通公路,让我们的猪能运到外地卖个好价钱。”张呷玛说。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藏区最大水电站“填心脏”两河口水电站心墙填筑 总量相当于6个“鸟巢”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大坝心墙填筑。11月1日下午,甘孜藏区雅砻江干流和鲜水河汇合口下游2公里处,伴随着第一仓心墙防渗料被填筑进大坝,两河口水电站的大坝心墙填筑工程启动。这座崛起于近3000米高海拔...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