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测控技术研究室受感部组副组长郭道勇:“技术控”的岗位选择
□本报记者 徐登林
“要保证11月种羊肚菌的话,现在只能种小白菜等生长期短的蔬菜。”7月11日中午,在甘孜州雅江县呷拉镇西地村一蔬菜大棚里,西地村驻村干部、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测控技术研究室受感部组副组长郭道勇一边清除杂草,一边跟贫困村民胡让步聊大棚眼下该种什么菜。
听郭道勇谈农事,做了多年庄稼活的胡让步有些疑惑:这外地来的大知识分子咋对农活如此上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党培养了我,一辈子都要勤恳认真。”郭道勇说。无论在科研上,还是在扶贫上,郭道勇都在践行自己的人生承诺。
“技术控”放弃管理岗位
2004年到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工作后,郭道勇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团工委优秀共青团员”“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共青团员”、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模范青年”等称号。2009年,郭道勇被派往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留学深造。“2010年,单位让我去一个管理岗位,但我放弃了。”郭道勇说,他决心扎根技术岗位,尽自己微薄之力。
也就在2010年,当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研制的某型发动机因高温测试故障严重影响研制进度时,郭道勇主动请缨承担该项课题的攻关任务,组建并带领技术团队深入分析故障模型,制定测试改进方案。
一批批试验件,郭道勇亲自参与了从设计到加工再到检测试验的全部过程。发生故障时,发动机都还没有完全冷却下来,他就迫不及待地跑进试验车间检查测试系统,查找故障点。汗流满面,油污一身,这是郭道勇对待科研技术工作的态度,正是这种亲力亲为,使得他和他的团队在短短6个月时间内攻克了该课题。
“高知男”驻贫困村
今年1月,郭道勇被单位派往西地村担任驻村干部,从事***工作。“我欣然接受。”他说,选择到艰苦的地方磨砺,是他的心愿。
摸清贫困家底,是郭道勇在西地村做的第一件自我挑战的事情。有时冒着风雪,有时顶着高原上紫外线强烈的阳光,郭道勇肩挎电脑包,上山下沟,一家一户地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拿出了《西地村调研报告》。
西地村总共有贫困户26户、61人,报告针对贫困户,一一罗列出致贫原因,还详细地提出有针对性的脱贫办法。
在郭道勇的努力下,西地村完成***规划并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完成项目申报,共规划了19个项目。
西地村脱贫,郭道勇给出的办法主要是两个:发动农民种蔬菜,做大做强村里的运输合作社。
胡让步家的蔬菜大棚是个试点,从选址到建棚的每一环节,郭道勇都守着实施。“一点大意不得,这个大棚搞成功了,其他农民会仿效跟进。”郭道勇说,要实现西地村年内脱贫,这个蔬菜大棚的成败意义重大。
雅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雅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