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南下干部 ——甘孜州南下干部采访札记
■韩晓红 邓知
走进南下干部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被感动着: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忠诚,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与李成才老人第一次相遇是在雅安干休所门球场上,老人亲切和蔼地把我们迎进家里,家里十分整洁,散发出一股浓郁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活气息——简单而朴实。
李老把我们带进他的书房,书柜上整齐的码放着各类书籍,桌面上整齐的放着一摞《甘孜日报》,我翻了翻,完全按日期摆放,很有条理,老人的生活既有规律又有品位,我们可以想象出老人每天在书房里看书读报的情形,从此似乎已经洞见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感悟到老人对生活的热爱。
老人翻开几本厚厚的影集,那段令老人感动不已的激情岁月从那些发黄的老照片散发出来,看着这些照片,老人开始向我们倾诉自己刻骨铭心的经历,领着我们走进他感人至深的艰难岁月中。
“我是山西省怀仁县新家园乡赵麻寨村人,南下前在共青团怀仁县委工作,20岁那年,我响应组织的号召南下到甘孜州。先后在雅江、得荣、稻城、道孚县工作生活40多年。”
“1950年11月,我们去雅江,和我一起去雅江的还有七个伙伴,我们都不会骑马,翻山越岭,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当我看到路边上有一个写着雅江的牌子时,已经走了5天了。过了立牌子的地方,我逢人就问雅江县城在哪里,当别人告诉我雅江县城已经到了时,我惊讶地看到微小如村镇的雅江县城。”
“1952年,我到雅江县祝桑区驻点工作组工作,我刚去祝桑区时,和当地的工作人员只有像聋哑人之间相互打手势进行交流。为了开展好工作,我们祝桑区干部掀起了语言学习热潮,规定藏族同志跟汉族同志相互交流时藏族同志必须用汉语,而汉族同志必须要说藏语。不到一年,我任祝桑区工作队队长时就基本能用藏语跟群众交流了,还获得过‘雅江县学习藏语模范\’称号。学习的藏语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派上了大用场。”
“1955年民主改革时。我任祝桑区工委书记、工作队长。当时群众私藏枪支严重,于是我决定让工作组先到群众家去摸底,好在我们群众基础很好,顺利完成了收枪工作”。
我们一再要求老人说几句藏话,他很流利地说了几句问候语,又将客厅里的家具挨个用藏语说了一遍,让我们敬佩不已。
“离开雅江近五十年了,但每次回顾这段历程,真有心潮起伏、百感交集之感。尽管我在雅江期间未能做出闪光的业绩,但能够参与藏区的建设我深感自豪。觉得自己始终没有辜负‘南下干部\’这一神圣名称所赋予的使命,在这里为党为人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我很感谢党的教育和培养,感谢组织对我的关爱,感谢甘孜州老百姓的鱼水之恩。”
临别时,老人一一和我们握手,一再说“你们多花些精力去采访宣传那些比我吃苦多的人,我只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老人微笑着对我们说。这就是南下干部的宽阔胸襟和无私荣誉观,是他们吃苦在前、见荣誉就让的精神写照。
新闻推荐
把青春奉献给雪域高原 ——记宜宾市援藏干部、雅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谢臣仁
谢臣仁走访“亲戚”。■本报记者文/图谢臣仁,宜宾市宜宾晚报社编委、策划部主任,2014年8月底赴雅江援藏,挂任雅江县宣传部副部长。谢臣仁动雅江情、当雅江人、做雅江事,与雅江干群团结协作、合力攻坚...
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雅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