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县“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打“玉米牌”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何才华 记者 杨琦)近日,乡城县沙贡乡仲古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乡党委书记毛清明和村“第一书记”春花的指导下,正在学习一项祖辈从未尝试过的玉米育苗技术。
良种玉米能否在村里试种成功并得到推广,从今天的育苗实验到今后玉米收获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关乎该乡种植结构调整。从筛土、撒肥、下种到盖膜,放牧、种地几十年的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按“第一书记”讲的要领操作,不敢马虎。
在乡城,海拔3200米以上的沙贡乡属半农半牧乡,虽盛产大麦、小麦和青稞等粮农作物,但管理粗放,收益低下,虫草、松茸和放牧是群众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该村30户群众中贫困户就达到18户,按照脱贫规划,2016年将有6户48人脱贫,作为沙贡乡党委副书记兼仲古村第一书记的春花深感压力巨大。
出生农村,从小帮助父母劳作的春花,想起雅江县八角乡老家拥有高原种植玉米成熟技术,能否将家乡的玉米种植经验移植到仲古村,让群众早日摆脱贫困呢?有了这种想法后,春花便与老家村里的农技员电话联系,请教玉米种植技术。经多方调研和意见征集,春花决定在仲古村土地上做文章,试种耐旱的玉米作物。
“如果玉米试种成功,初步测算亩产值可达800元以上,是种植小麦的两倍以上,地里还可兼种蔬菜作物,玉米收获后的秸秆可作为牲畜饲料或肥料,群众可学到精细化种植和管理并增加收入。”毛清明介绍道。
听说要在村里试种玉米,仲古村主任甲绕邓珠拿出了位于房屋旁边最好的3分地作为试验地,早早地将水引到地里,将劳动工具搬到地里,用作薄膜支架的野桃树枝砍来了一大堆。
“只要按照书记说的去做,细致管理,做好围栏建设防止刺猬等动物的侵扰,种好玉米应该问题不大。”劳动间歇,深感在本村试种玉米责任重大的仲古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始谈论,同时对种好玉米充满了期望。
“覆盖上薄膜主要是保持温度和水分,周边要用细土盖严实,不要损坏了薄膜,除了浇水,待到下月移栽时才能掀开覆盖的薄膜。”春花一边叮嘱大家,一边示范覆盖地膜。
晌午时分,两袋良种玉米已全部育在地里,春日暖阳下,一排排覆盖着玉米粒的耀眼塑料薄膜,它见证着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尝试,孕育着仲古村民脱贫增收的希望。
新闻推荐
晚报记者陈道强援藏支医,家人虽然反对,但他打定主意,义无反顾。只是,临行前,他追加了一份保险,“万一有个三长两短,30多万元的赔付款能把儿子养大成人”。在雅江的这一年,他走了13个乡,2000余公里。所到之...
雅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雅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