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人的坚守 只为藏区百家灯火
□本报记者 高启龙
普巴绒电站静静伫立在甘孜州雅江县普巴绒乡普古村曲汝河畔,这是一个承担着200余户、800余人电力供应的电站。
53岁的忠根,是普巴绒电站的守护者。8年前,他参与电站修建并成为电站管理人员。8年来,与他一同工作的人相继离开,只有他一个人还在坚守。
孤独坚守,他成了“土专家”
早晨五至七点加负荷,晚上十二点后减负荷;机器每三天会跳一次闸,往往是凌晨三四点还在工作;夏季落石塞满进水渠,要顶雨冒着滚石砸伤的危险挖掘清理;冬季进水渠冰封雪冻,得跳进齐腰的刺骨雪水中破冰开流……
这些,都是忠根一个人的工作。
从2007年起,忠根就一直坚守在这里。这几年里,忠根说过的话不及来之前1年的多。更多时候,他把独处的时间交给了业务。
初来电站的忠根,是个名副其实的“门外汉”。在他的枕头边,是一大叠电机维修书籍。“党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我就要保证完成任务。”53岁的他,至今都还在不断钻研业务,成为大家眼中的“土专家”。
2014年,雅新(雅江县至新龙县)路建设,没有电源,建设单位的生产生活只能靠柴油发电,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后来他们找到电站,希望解决用电问题。忠根研究后提出错峰用电方案,为3个企业提供了用电,让工程顺利进行。
生活常态,有家不回住机房
中秋前夜,记者在电站见到了忠根。工作8年,忠根没回家吃过团圆饭,“越是节假日越得格外小心。”“一年四季不归家,心都在电站,他哪还想着这个家哟!”说起丈夫,妻子斯郎“怨气”很大。
其实,电站离家并不远,仅有两里之地。用忠根的话说,“跑快点几分钟就拢了。”“但这几分钟说不定机器就出问题了。”忠根说,发电机器“岁数有点大”,稍不注意就跳闸,为保证机器安全发电,24小时也离不得人。忠根索性将床铺搬进机房,吃住在那里,连去电站几米之外的厕所也是三步并作两步跑。
不是不想回家,妻儿老母都是他心里最深的牵挂。“妻子就不说了,比较愧对老母亲,但忠孝不能两全嘛!”忠根时常自我安慰,只好让弟弟阿安替他尽孝。
怨气归怨气,但家里活路忙完了,斯郎会来看看忠根。“他一个人在这儿,连说话的人都没有,再不来,他怕要成哑巴了。”斯郎对丈夫既怜又怨。
为了谁?守护百家灯火
同事一个个离开,8年里,曾经三个人的电站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忠根的亲戚私下告诉记者,不在电站工作,他早就去开车跑运输了;也有亲戚在大城市给他找好了工作,每月5000多。
过了50岁,还有人劝他退休。但他总绕开话题,“还有那么多乡亲需要用电,这里还需要我。”
8年后两河口电站建成,会把普巴绒电站淹没在库区里。“这电站是我参加修建的,他就像自己的一个娃娃。淹了怪可惜的。”但忠根还是打心眼里高兴,因为大型电站将会照亮更多百姓的生活。
临了,记者在当地用电户中发现一首传颂很久的歌谣,那是唱忠根的,“深山峡谷建电站,曲汝河水响哗哗。累了忠根一个人,亮了山寨几百家。”
新闻推荐
十八大以来,四川省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农民致富的行政村已超过5000个,1000余万名农民受益“十三五”期间,全省拟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上百万人脱贫本报讯(许雯记者冯超颖)“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过上现在...
雅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雅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