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520米上的坚守
——夜宿雅江县卡子拉山警务站
夜宿点简介
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虽然美景如画,但却因气候恶劣、条件艰苦,并不适应人居住。
卡子拉山警务站克服重重困难,挺立在海拔4520米处的大山中、国道318线上。过往游客称它为“海拔最高的便民服务站”。2012年,该警务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耿冉 本报记者 陈建兵 文/图
9月11日,记者从雅江县出发,前往国道318线往来者眼中有求必应的高原警务站——卡子拉山警务站。
汽车在蜿蜒的公路上行驶,海拔渐渐升高,还没到半山腰已是白雪皑皑。突然,一面鲜红的国旗跃入眼帘,在雪峰上激情飘扬。
在众多骑行国道318线的攻略上,它是不可或缺的“景美人好,可停留照相,或寻求帮助”的站点,换句话说,这个国旗飘扬的警务站,已是卡子拉山一景。
今年已救助180余名游客
“这是入秋后的第二场雪。”汽车驶入卡子拉山警务站,站内5人正用铁锹清理积雪,站长王伟介绍说。
卡子拉山警务站包括王伟在内共有5人,却有8张床。“警务站在山顶,长期有步行和骑行的游客错过客栈,我们必须帮助他们。”王伟说。
走进卡子拉山警务站的“客厅”,沙发、电视、电炉,现代化的设备都有,“随着国道318线上基础设施的完善,我们也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王伟说,以前山上条件艰苦,没有电。
谈话间,门外响起求救声。5人立即起身到门外一探究竟。原来,有人高原反应严重,需要吸氧。
“罗其伟、丁真达瓦,快去拿氧气罐和药。”王伟一边吩咐,一边前去查看病人情况,“有意识,吸点氧应该没问题”。话还没说完,氧气罐和药已拿来,他边上氧气边叮嘱:“不要太用力,像平时呼吸一样,慢慢吸。”
警务站常年备有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和氧气罐,“每年都会花3000多元购买药品。”王伟说,今年,警务站已救助180余名游客。
刚帮助有高原反应的游客稳定下来,4名骑行者又进入警务站,“能借你们的地方吃点东西吗?”“斯郎彭措、健康,快带他们到电炉旁,给他们倒开水。”
随着骑行者相继进入,警务站顿时热闹起来。“你们吸了氧马上下山,县城海拔相对较低。”送给高原反应游客一瓶氧气后,王伟劝说他们向雅江县城方向出发。
20分钟后,骑行者们也填饱肚子,收拾好行囊启程,热闹的警务站又冷清下来。
有茫然但选择坚守
聊着聊着,斯郎彭措不见了。“他啊,肯定又去煲‘电话粥\’了,他一个月的电话费是我们的三倍。”罗其伟调侃说。“那你怎么不煲呢?”记者和他开起了玩笑。“我今年28岁了,每次和家里通电话,家里就催我结婚,但常年在山上,女朋友不好找。”罗其伟言语中有些无奈。
个人问题并不是最沉重的话题。谈到未来,在卡子拉山警务站工作了5年的罗其伟、斯郎彭措、健康、丁真达瓦连称“茫然”。卡子拉山警务站5人中,除站长王伟外,其余全部是甘孜州聘用的协警人员,他们很担心工作不稳定,更希望能有正式的工勤身份。
这时,屋外下起了雨夹雪,天也渐渐黑下来。5人马上穿上制服和大衣外出巡逻,“下雨后,山上没有手机信号,这时候许多车辆会遇到困难。”
他们回来时,已是晚9点半。记者随他们进入宿舍,一人一张床,也许是太累,大家什么也没说就睡下了。记者感到身上的被子比一般的重。
清晨,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到床上,记者发现,天花板上有一团一团的水渍。起床来到休息室,只有王伟在,“昨晚睡好没?这里潮湿,被子受潮,也比较重。”原来如此。
“快来吃点东西。”“等他们一起吃吧。”“他们已经出去巡逻了。”记者看了下手表,才8点半。“现在国道改造,我们必须早点去帮忙管控。”王伟说。
吃完早餐,队员们还没有回来,因有事要离开的记者甚至没能与他们道别。
记者手记
你的微笑,是他们坚守的动力
走进卡子拉山警务站,记者被深深震撼,一栋坐落于大山深处的水泥建筑就是它的全部,除了警务站旁一户牧民,这里再没人烟。常年与白雪为伴,他们的心灵也那么纯洁。他们觉得,能够帮助过往行人,就是他们的成就。过往游客的一个微笑,骑行者的一声感谢,是他们坚守的动力。
在给他们掌声和赞扬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这些坚守在高山上的人也有内心的寂寞和思念。他们关心家人的唯一方法是打个电话,哪怕相距只有近40公里的路程,见面也是那么难……关心他们,就是关心高原路上的平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若言)记者日前从省地质调查院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获悉,经过一年多努力,在位于甘孜州雅江县的甲基卡外围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重点验证区,省地质调查院在海拔4300多米的地方新发现了超大...
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雅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