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编外养护工多年守护着一条海拔多米的乡村公路江鹏

四川日报 2012-03-29 19:10 大字

一位“编外养护工”,30多年守护着一条海拔4000多米的乡村公路……

□江鹏 刘芳 本报记者 陈建兵

这是一条盘旋在雅砻江河谷深处的乡村公路,关系着雅江县西俄洛乡756户3393名群众与外界的联系。

这是一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高原乡道,泥石路面却治理得平平整整,30多年来,这条长15公里的高原险道未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

30多年如一日,藏族退伍老兵尼玛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放在了这条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乡村公路的养护上,从没有任何报酬到低微收入,再到如今的低保,简单生活中他不计名利,每天都在这条路上忙碌,填路面、疏水渠、修边坡……

从他的平凡劳动中,我们感受到一个藏族老人心里的那片春天。

面对常积冰雪的山路,他决定当个义务养路工

3月27日,我们从雅江县城出发,向西行58公里,来到距离西俄洛乡政府大约8公里处的一座约10平方米的小石房时,正好遇见尼玛老人准备出门。他身穿草绿色工作服,背着挎包,肩上扛一把锄头,正要去养护公路。

66岁的尼玛告诉记者,他是雅江县西俄洛乡汪堆村人,12岁起就与姐姐相依为命。曾经当过3年兵,退伍回乡后娶了藏族姑娘泽仁拉姆为妻,但是婚后仅一个多月,妻子就在乘手扶拖拉机回娘家探亲的途中,因拖拉机掉下山崖而离世。

从318国道的牛溪卡到西俄洛乡政府,原来不通公路,群众出行非常困难。1978年,政府拨专款修通了这条15公里长的公路,当地藏族同胞称之为“生命线”。

然而,这条路不是国道,海拔4000多米,气候条件恶劣,加之沿线长距离没有住户,这条路也就无人维护,路况逐渐变差。高原路面又随时积满冰雪,车辆在此路段行驶越来越困难。

尼玛因思念妻子,时常在这段路上转悠。一次,他看到一辆小车,在厚厚的积雪中无法前进,便主动前去帮忙。他又垫沙又推车,忙了大半天,终于帮助司机脱离危险。司机连声说“谢谢恩人”。当年,在部队经常开展学雷锋活动,让尼玛认识到,能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

从此,冰雪天尼玛经常有意识地带上锄头等工具在这条路上走动,随时准备着帮人。细心的尼玛发现,车辆抛锚的原因主要是路没人养护。怎么办?他决定自己来当义务养路工。

1981年夏天,尼玛选择在这段路的中点位置搭起一个棚,把生活用品从汪堆村家中搬来,每天带上工具在这条路上来回检查,有雪铲雪,有坑补坑,成了编外养路工。

他乐于补路修桥,总说“干到干不动为止”

过往司机和当地群众看到尼玛的善举,深受感动,纷纷捐钱、赠物,有些从县城到西俄洛乡的司机,时常有意带点大米、蔬菜送给他。尼玛的生活来源,主要靠自己找虫草和群众的帮助。2000年夏天,雅江县交通局下拨了一笔专款,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为尼玛建起这间约10平方米的石头房,这里成了尼玛唯一的家。

从当年起,县交通局决定成立由尼玛一个人组成的道班,每月发给尼玛生活补助260元。这对尼玛来说,是巨大鼓舞。于是,他更加积极工作,把自己当成了正式养路工人,把养路当成了自己的分内职责。

交通局逐步提高对尼玛的生活补助,到2010年达到了每月700元的标准。2011年10月,交通局领导考虑到尼玛已经65岁了还在坚持补路,担心他累坏身体,多次动员他“退休”,但是,尼玛坚决不干。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交通局只好把他“辞退”了,一次性补助给他两万多元养老金。西俄洛乡政府把尼玛纳入“五保”,每月发给他近200元生活补贴。

尽管被“辞退”了,各级领导也多次劝他不要再补路了,要他安享晚年,但尼玛始终不听,他总说:“我一定要干到干不动为止。”

就在记者采访尼玛之时,正遇西俄洛乡党委、政府前来慰问尼玛老人,他们向尼玛赠送了两床棉被和一些大米、蔬菜、干粮。西俄洛乡党委书记王健还向记者讲述了“尼玛桥”的故事。

一次小溪突发大水,冲坏距尼玛石头房400米远的那段公路。交通局决定在此修座小桥。施工队进场,尼玛主动加入施工队。风里雨里,尼玛天天跟着施工队干,直到小桥竣工,施工单位付工钱给尼玛,被尼玛拒绝了,大家很感动,便找了个字写得好的人在桥拱侧写上“尼玛桥”3个大字。

尼玛说,“这座桥又不是我一人修的,怎么要把我的名字写上去啊?我叫他们擦掉,他们就是不听。”

一条路,一间房,一个人,一张床,一把锄头,一撮箕;起床,洗脸,吃饭,补路,休息。32年来,尼玛天天重复这样平凡、简单、枯燥的生活。32年的岁月,尼玛似乎拥有的就只是这些。但是,尼玛无意中的一句话,又是那么让人感动,“其实我已经和这条路活在一起了。”

雅江县交通局局长助理梁明端欣慰地说:“这条15公里的乡村公路30余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群众都说,这条路上有个活雷锋。”

新闻推荐

援藏干部忙着为雅江引项目谋规划

7月13日,雅江县医院医生王勇一上班就接到了藏族老阿妈李彩凤的感谢信,感谢医生为她的右腿成功实施植皮手术。这已不是王勇收到的第一封感谢信了。仅仅1年多时间,这位从宜宾奔赴雅江的援藏干部已为当...

雅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雅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