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立足高原做文章围绕生态要效益新龙县高标准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7-07 07:33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陈科 记者 杨琦)近日,记者在宜宾市帮扶建设的新龙县德麦巴村特色马铃薯生产基地看到, 200亩紫皮紫心、红皮黄心马铃薯郁郁葱葱,长势正旺。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马铃薯的总产量将达40万斤,实现产值近80万元,对贫困户脱贫贡献率将达44%。

今年以来,新龙县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中,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增强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着眼从长谋划,对标发展所需,把“精准”贯穿产业选择、产业助推、产业扶植全过程,按照“立足高原做文章、围绕生态要效益”的思路,以“四个一万”产业布局为主线,高标准培育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的理念和“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模式,新龙在全县发展10000头犏母牛,连片集中建设10000亩黑青稞、10000亩马铃薯和10000亩高原油菜生产基地,力争每一户贫困户在新型产业培育中都分到“一杯羹”。

目前,全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已投入资金1656万元,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1640亩、黑青稞2540亩、油菜1510亩、青杠木耳10亩,发放藏猪190头,建设牲畜暖棚45座和蔬菜大棚20座。仅在犏母牛发展方面,全县发挥宜宾市对口援建资金的主导作用,将投入援建资金700万元,购买1400头犏母牛发放给1101户全县建档贫困户和2017年宜宾市对口帮扶的色威村、德麦巴村、仁乃村等3个村非贫困户,确保每户至少1头并实现全覆盖。

“为使犏母牛产业良性发展,县上还引导设立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以村为单位建设集体牧场,成立了犏母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新龙县农牧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有效解决特色产品的市场,促进全县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新龙县创新思维理念,借力宜宾市对口帮扶和四川工商职业学院定向帮扶,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产品营销,在宜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电商销售平台,实现全县特色农产品实现网络销售。

同时,通过宜宾援新龙工作队牵线搭桥,借助大公司开展新龙县特色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引领高原特色产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尽快使新龙特色产品与大市场实现有机衔接。

新闻推荐

宜宾援藏队为农牧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陈科记者杨琦)近日,记者从宜宾市第四批援新龙县工作队获悉,自去年援助新龙县以来,工作队把医疗卫生事业作为重中之重,着力发挥援队优势,挖掘潜力,拓宽路径,实行“项目援建、扶贫救助、...

新龙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新龙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