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写给藏区扶贫丈夫的一封信
刘海到洛鲁村贫困户家中走访
刘海辅导易嘎两个儿子的功课
邓建萍探亲时与皮擦乡小学孩子们合影
早前,一家外出旅游
刘海查看更登降措家蘑菇种植场的情况(本版图片由邓建萍提供)本报记者兰楠
邓建萍,今年43岁,是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女民警。
她的丈夫刘海,今年同样43岁,也是资阳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民警。
他们俩结婚20年,上有80多岁高龄的父母,下有16岁读高一的儿子。
2016年11月,刘海被省司法厅、省戒毒管理局选派到甘孜州新龙县皮擦乡挂职担任驻村干部,负责皮擦乡洛鲁村的扶贫工作。
今年5月,与丈夫半年多没见面的邓建萍,踏上了“千里探夫”路。
探亲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让邓建萍感慨万千,有许多话想对丈夫说,但当着丈夫的面又说不出口。思来想去,邓建萍在探亲结束后提笔给丈夫写下了一封信。
老公:
老夫老妻了,有些话当着你的面,我还真说不出口,所以决定写封信给你。你去驻村扶贫,一走就是半年多,我才想去看看你。5月16日,我从家里出发。两天后,我到皮擦乡时,已经是深夜了。走在崎岖不平的乡村道路,右边是悬崖峭壁,左边是湍急的雅砻江。路上早已没有行人,只有黄鼠狼偶尔窜过。你不知道,这个时候我的心情真的很沉重,我实在无法想象你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
当我见到你时,我倒吸了一口冷气,瘦了!黑了!虽然我嘴上说,你怎么成了半个藏区人了?但我其实心疼得要死。
在海拔3500多米的皮擦乡,我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头晕、胸闷、气喘,难受极了。我看了你的宿舍楼。简易的三层楼建筑,一楼是办公室,二、三楼是宿舍,20多名乡干部吃住都在这里,公用的厕所,公用的自来水管,公用的洗衣机,设施陈旧,条件简陋。食堂也在一楼,一套藏族人常用的灶炉,柴火高高垒在一旁。
第一顿饭是很有高原特色的高压锅煮面条。之前你在电话里就告诉过我,这半年里,很多时候你都吃这个——用山上融化的雪水烧开煮面(沸点只有80度),压熟的面条外软里硬,佐料也很简单。“闻名不如见面”,我吃下第一口,确实只能填饱肚子,谈不上美味。
抱着“闲置资源不用白不用”的心态,到皮擦乡的第二天,你就把我“改造”成了你的助理,到洛鲁村填写标语、拍照存档、走村入户。5月的高原,太阳火辣,晒得我睁不开眼,你却说:“驻村扶贫,冒着烈日走村串户是常事。”下车后,我明显感觉空气稀薄,稍一走就喘不上气。
不远处,两三个小孩在院子里玩儿,我过去和他们聊天才晓得,他们家里能劳动的人都挖虫草去了,他们就留守在家放牧。我心里一阵一阵的心疼,家庭的贫困和教育的缺乏,将他们困在大山里。
你带我到更登降措家,他家是洛鲁村出了名的贫困户,老伴体弱多病,儿子四龙多吉因病发育不良,快18岁了还不到1米3。更登降措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告诉我,他们一家五口人,以前靠种植青稞和在附近打小工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1800元。近来,省司法厅给他家援建了蘑菇种植场,你又帮他们培训了菌类种植技术,现在他家种植的蘑菇长势喜人,每天可采摘近100斤,今年他家人均年收入有望达到3500元以上。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易嘎一家。每次去他家,易嘎的两个儿子老远就大声招呼我:“阿姨!”5岁的哥哥狂奔过来拉着我的手,红扑扑的脸蛋上满是尘土,一咧嘴就看见缺了一颗门牙。进屋后,4岁的弟弟每次都要给我看他最心爱的宝贝——一只猫妈妈和刚出世的三只小黄猫。
这时,他们的妈妈也放完牧了,开始做晚饭。他们的爸爸正在山上挖虫草。期待今年他家有一个好收成。
这次探亲结束了,说实话,我还真有些舍不得离开皮擦乡,舍不得这里的乡亲们。希望下次再来时,四龙多吉的身体更壮一些,易嘎的大儿子能够上学……
老公,我现在也是光荣的驻村扶贫干部的家属,我也想尽一点力。我能做的就是在精神上鼓励你、支持你,在家里照顾好父母和孩子,让你安心工作。
建萍
6月16日
新闻推荐
李勇(左三)带队走进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记四川省律政公证处主任李勇本报记者兰楠人物名片李勇,男,中共党员,1968年出生,四川省律政公证处党委书记、主任。中国公证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公证协会党...
新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