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读者来稿每天打着汇报工作的幌子看《成都日报》

成都日报 2016-04-19 22:11 大字

姚洪双 文/图

28年前,我从甘孜州新龙县调到了成都市天府新区正兴镇的某工厂,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是《成都晚报》(现《成都日报》)的读者了。当时,我在厂护厂队担任巡逻工作。有一天我到单位保卫科向李昌贵科长汇报工作时,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份《成都晚报》,我看到一版设有《要闻报》、《天府掠影》、《朝夕谈》等栏目。我一边汇报工作,一边盯着桌上的报纸看。工作汇报完后,李科长见我对《成都晚报》如此着迷,就让我把报纸带回家慢慢看。从那以后,我每天打着向领导汇报工作的幌子,来办公室看《成都晚报》。后来被领导识破,李科长就让我每天都可以去他办公室看《成都晚报》了。

再后来我也学着向《成都晚报》投稿(当初只能用手写在稿子上,在通过邮局邮寄到报社。)1990年11月14日下午,当我正在翻看当天的《成都晚报》时,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刊发在了《成都晚报》第一版的《锦城拾零月赛》中的“豆腐块”,再后来陆续在《成都晚报》上刊发了一些短文。2000年7月1日,《成都晚报》又在第三版《蜀兴杯社会新闻头条大赛》专栏中刊发了我和晚报何立红老师、冷泽学老师所采写的《和睦,让百岁老人走向新世纪》的文章。也在这年,我从护厂队员的岗位,被调到了党委办公室工作。当然阅读《成都晚报》,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成都晚报》在 2001年7月1日再次更名为《成都日报》。也就是在更名后的21天, 在《成都日报》第十版《医药》栏中刊发了我的《丹珍,你现在还好吗》 的文章。

由于我十分喜欢《成都日报》,我八十多岁的父母也对《成都日报》情有独钟。他们经常鼓励我多向报纸投稿。2015年8月25日该报《金色岁月》上又刊发了我写的《我的老爸老妈》的文图。父亲更加鼓励我再接再励。

2016年3月1日,《成都日报》又刊发了我百岁老阿公的长寿经为题材的稿子。作为孙女婿,我把报纸送给爷爷时,他说:“真牛,我百岁还是第一次上报,我要好好保存它。”现在的《成都日报》早已是日新月异,精彩印刷,而且质量更加上乘,也更加吸引读者。《成都日报》现在是我们祖孙三代最爱看的报纸。

时光流逝,不管是30岁前,还是现在,或是以后,我都会支持这份贴近读者的报纸。

今年恰遇《成都日报》创刊60周年,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我要向未曾谋面的各位记者、编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感谢您们默默地付出,才使得这份报纸灿烂如花。

新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新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