糌粑变身致富宝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8-19 06:25 大字

本报讯(央宗)“然乌糌粑一直以来都很有名气,如今村里规模化发展起了水磨糌粑产业,相信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大家伙都高兴极了。”8月13日,合作社成员丁真大爷一边装着糌粑一边对笔者说。

走进甘孜州乡城县然乌乡克麦村,山涧潺潺流水中镶嵌着的几座水磨坊格外引人注意。水流通过人工渠流到磨坊下面,冲击木质桨叶,带动碾石转动,把已炒熟的大麦、青稞慢慢磨成香喷喷的糌粑面。传统的水磨糌粑,就这样出炉了。

“水磨糌粑与传统青稞糌粑不同,原材料经过诸多复杂工艺才可成品,因此然乌水磨糌粑比传统糌粑色泽好、口感细腻,深受周围人喜爱。”丁真大爷说,然乌水磨糌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然乌的糌粑口感非常独特醇厚,每次到乡城都会给亲朋好友捎几斤糌粑吃,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正在然乌乡购买糌粑的从成都来出差的周先生如是说。

但是,然乌水磨糌粑产量很小,只是在周边地区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市场。

正是看中然乌水磨糌粑这个特色,然乌乡政府决定扩大生产,让藏族传统糌粑走上更广阔的市场。2015年,县粮油公司借用然乌水磨糌粑品牌,以每斤15元的市场价销售糌粑10吨,实现销售收入30万元。

乡政府还从原材料生产等方面进行配套。目前,然乌乡已有近600亩的大麦种植面积,全乡可年产大麦18万斤,可磨制成水磨糌粑9万斤(按损耗50%计算),在精心包装后,如果以每斤15元进行销售,预计销售额可达135万元,除去成本,可带动该乡 325 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

新闻推荐

为残疾群众 “指尖圆梦”

◎乡城县委中心报道组央宗罗绒尼玛“编蛇结加绕线,穿上珠子,结尾编凤尾结,这样一个精美的菩提手链就制作完成了。”7月23日,...

乡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乡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