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000米的真情援藏 记省科协援藏干部李劲松

甘孜日报 2019-07-17 00:44 大字

“这些技术比较适合老百姓用。”夜已深,乡城县然乌乡纳木村的村级文化室却透露出点点灯光,来自省科协的援藏干部李劲松正认真翻阅着各种书籍,并对其中实用技术进行认真的记录。

2017年9月,省科协的干部李劲松主动申请援藏来到乡城县,在亲人同事朋友万般不舍的叮嘱中,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赴藏之路,挂职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同时派驻到然乌乡纳木村驻村工作队。

◎乡城县委中心报道组 吴远胜

把真情洒向藏区

从成都到乡城,从平原到高原,从海拔500米到海拔3000米,从机关到基层。初来纳木村,李劲松便有了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困难,不久更是出现了手脚和嘴唇开裂。

面对诸多的高原反应,李劲松用那股不怕艰难的“犟劲”,迅速投入到驻村工作当中。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入户谈心、田间指导,纳木村角角落落都留下了她的身影。村民们都觉得这位内地来的女干部很厉害。“别看她是个女的,干起农活来,不比男的些差,白天和大家一起劳动,晚上回去还要看书,真了不起。”村民莫莫说。

刚开始,由于语言不通,李劲松工作有点吃力,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事情,她说了半天,百姓仍然一知半解。有一次,李劲松来到一户农户家宣讲安全用电的知识,她跑回寝室拿来几张安全用电的照片和电线接头,现场演示后,那户农户才明白。

“不会就自学,不懂就问。”为了和百姓打成一片,一有时间她便了解学习当地风俗民情,在和村“两委”一起下乡开展工作时,她也随时学习实用的藏语。

拿村支书太外泽仁的话来说,这个女娃娃真好学,几个月下来,她不仅能喝酥油茶、揉糌粑了,还能简单地与村民用藏语聊天。

“援藏是一种精神,是一份骄傲,在这里感受到了藏区群众的朴实。能为大伙尽一份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我觉得很值。”李劲松说。

党建引领促脱贫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加强对脱贫攻坚政策的学习。”这是纳木村2018年初“比先进、看差距、转作风、见行动,我为脱贫摘帽作贡献”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村“两委”班子及党员加强自身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为更好地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驻村后,李劲松在进行充分走访的基础上,建设性地向村“两委”提出了党员包户、联户负责制,严格党建责任“硬杠杠”,切实做到把党建放在心上,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举措抓在手上,在落实上下功夫、在融合中求实效。

通过党员包户、联户负责制,纳木村直接把党员服务做到了每户群众家中,形成了村“两委”统一部署,党员细化帮扶、党员联络机制,有效推动了党员在脱贫攻坚上的模范作用。

2018年7月的一天,一户群众的围墙突然被大雨冲垮,在接到该户的联系党员彭措打来的电话后,李劲松简单地披了件单衣,和其它的党员一起参与到抢修中。抢修快结束时,本有高原反应的李劲松体力透支,累得喘不过气,当别人要扶她下去时,她却倔强地说:“大家都在忙,我怎么能退缩。”一直坚持到抢修工作结束。

为把握脱贫攻坚的关键症结,在李劲松的建议下,全村还通过村干部例会、党员谈心事、群众拉家常、脱贫攻坚“大比武”等方式,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党组织建设,在不断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的同时,也把党建凝聚在脱贫攻坚的中心环节上。

“通过这个脱贫攻坚‘大比武\’,让我更加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其它党员都冲锋在脱贫一线,我也不能落后,。”现年70岁的老党员扎西感叹道,通过脱贫攻坚“大比武”,他们这些老党员也有了用武之处。

科技搭建致富桥

走进纳木村,阳光下的蜂群,正殷勤地在花丛中采集花粉。不远处,翡翠般的农田分布在白色藏房间,点缀着美丽的藏乡。

纳木村背靠高山,水系丰富,光照充足,花草茂盛,适合天然养殖蜜蜂,虽然过去村民 也零星养殖蜜蜂,但由于养殖技术落后,蜂蜜产量不高。在了解情况后,李劲松积极向省科协请求支持。

在省科协的统筹协调下,德阳绵竹市蜂业协会的养蜂技术专家来到纳木村,围绕蜜蜂养殖的环境、科学管理及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对养蜂养殖户70余人开展养蜂技术培训,并现场解答村民疑问。

“以前我们都以为养蜜蜂,只要把花种好,蜜蜂自己去采花粉就行了,在专家来了后,才知道养蜜蜂还有那么多学问呐。”村民扎姆说。

为拓宽纳木村贫困户的视野,李劲松带领帮扶贫困户泽仁拉珍的大儿子洛绒格勒,赴成都学习参观,为从没走出大山的洛绒格勒打开一扇认知的新窗。洛绒格勒回到县城后,在一家藏药公司工作,他高兴地打电话告诉李劲松:“我在公司的生产部当设备操作员,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后,经过考核,我已转为正式工了,工资有2000元。”同时,李劲松为然乌乡5名学生申请到四川科技扶贫基金会的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各自的学业。

依靠省科协的资源优势,结合村内实际情况,李劲松借助农民夜校、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发展特色村集体经济,如牦牛、藏猪、藏鸡、蜜蜂等养殖,苹果、干果种植等,村民纷纷赞不绝口。同时,李劲松积极争取省科协的支持,“启迪科学梦想”、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流动科技馆的展览展出、科技夏令营、“体验科学---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贫困家庭振兴计划”等科技大餐相继在乡城启动。“我想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也鼓励他们在学业有成后回乡带动当地创新创收。”李劲松言语轻松却铿锵有力。

新闻推荐

向荒山要财富 乡城县生态循环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见闻

工作人员察看中藏药长势。◎甘孜日报记者谢臣仁文/图汽车缓慢行驶在盘山公路,公路两旁,一梯梯整理好的土地上,几名村民正在...

乡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乡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