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窝”变“明白人” “居乡野”而“知天下” 乡城“乡村读报会”读出名堂来

甘孜日报 2018-07-18 01:12 大字

自2011年以来,乡城县共举行“乡村读报会”13000余次,覆盖农牧民群众30000余人,让党的声音和政策在农牧民中入脑入心,为脱贫奔康增添了强大动力。

甘孜日报讯 7月16日早上8点半,刚吃过早饭的乡城县青麦乡仁堆村村民白丁·洛绒达瓦就发动摩托车,招呼邻居娘所协绕:“走啊,参加 ‘乡村读报会\’去哟。”“好的哟,这口饭刨了就走。”一会儿,两个人两辆车,绝尘而去,直奔村委会。

当两人赶到村委会活动室时,已是热闹非凡,驻村干部洛绒降村正在整理开会资料,其他村民都已整齐坐好,静候“乡村读书会”的开始。

白丁·洛绒达瓦口中所说的“乡村读报会”准确的称谓叫“一月一读报”活动,村民叫做“乡村读报会”。洛绒降村告诉记者,“乡村读报会”每月开展1至2次。仁堆村有51户317人,每户每次最少派1人参加“乡村读报会”。“乡村读报会”涉及党报党刊、各级法规政策、“指点乡城”微信公众号等内容。当天“乡村读报会”内容有两项:学习《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匠心打磨中国品牌》;关于退耕还林、粮食直补、退牧还草、公益林管护等惠农资金发放。之所以选择这两项内容,一是因为村里有个“高山牦牛养殖合作社”,所喂养牦牛肉质很好,现在只是出栏活牛,下一步想加工成各类牛肉干增加附加值,读《匠心打磨中国品牌》是为了让村民树立品牌意识;二是因为马上开展各种惠农资金的发放,让村民知晓发放标准,便于发放工作顺利开展。

干部细细道来,详尽讲解;村民侧耳倾听,不时颔首。66岁的村民培水阿麦一边听着政策一边用手机算着账:退耕还林、粮食直补、退牧还草、管护公益林各项惠民资金一共2837.60元,与旁边村会计表册一一对应,一分不差。培水阿麦说:“有了‘乡村读报会\’,自己有多少惠农资金,心头明明白白。”

67岁的村民俄木占争说:“我没读过书,是‘黑眼窝\’。有了藏汉文讲解的‘乡村读报会\’,让我们这些乡里人也知道许多天下大事,对各种政策了解得更清楚了,让我们‘眼睛\’亮起来,成了‘明白人\’。”

“我家养了藏香猪,通过‘乡村读报会\’掌握了科学养猪技术,猪长得快了,今年3头猪肯定多买一千多。看来贫困户这顶‘帽子\’就要摘脱了。”59岁的贫困村民左江铁比从“乡村读报会”学到了技术,增强了内生动力,脱贫奔康越来越有信心了。

像仁堆村这样的“乡村读报会”在乡城全县89个行政村全面持久开展。自2011年以来,全县共举行“乡村读报会”13000余次,覆盖农牧民群众30000余人,让党的声音和政策在农牧民中入脑入心,为脱贫奔康增添了强大动力。

谢臣仁 记者 扎西 刘小兵

见习记者 包小玉 文/图

新闻推荐

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 乡城民宿产业助推脱贫奔康

◎县委中心报道组何才华五月的乡城,繁花似锦,绿树如萌,一幢幢白色藏房掩映在其中,犹如一幅绝美的山水图。一大早,被评为四川省...

乡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乡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