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至上情满怀 ——乡城县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
■ 乡城县委宣传部
“自打公路修到了家门口,我们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了。”望着眼前干净整洁的道路,乡城县尼斯镇则鲁村的村民泽仁不停地称赞道。
一直以来,乡城县一始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工作水平,重心前移,抓民生,促发展,让群众的笑容一天胜过一天。
“四小工程”让群众喜上眉梢
“自从通户路修到了家门口后,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再有了,我打心眼里感谢!”青麦乡黑达尼木顶村村民多吉理了理干净的衣角。
为了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乡城县积极落实“两个50%”支农政策,创新提出了以狠抓小水、小路、小桥、小能源为主的“四小工程”建设。
同时,为使每项工程透明、阳光运行。在项目及资金使用过程,乡城县还坚持做到政府门户网、乡镇政务公开栏、村级村务公开栏三级公示,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每次在修建工程的时候,我们都能从公开栏里及时了解到工程修建的进度,真好!”沙贡乡热龙村村民生呷说道。
“我们在每项工程之前,都要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据青麦乡党委书记益西次称介绍,“四小工程”项目的资金量小、技术难度小、施工量小,非常受群众欢迎,群众对此的参与度也很高。
“上次,一听说村里要修水渠了,我一夜都兴奋的睡不着觉,第二天早早的便到村里去报了名,投工投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家住水洼乡雨洼村村民丹巴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在“四小工程”建设中,该县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指导,乡村主体、齐心协力”四位一体的模式,充分让群众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群众的热情也一天胜过一天。
环境治理注入和谐“强心剂”
漫步在乡城县的大街小巷,干净的街道、美丽的花卉、阴翳的树荫。。。。总是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出门便是花香,所有的烦心事一下就没了。”傍晚,正在街上散步的游客罗女士和丈夫带着刚满5岁的孩子,心情格外舒畅。
为了给群众提供健康、和谐、优美的宜居环境。该县以“洁净、清新、有序”为标准,切实解决影响城乡环境的“脏、乱、差、丑”问题,让广大群众感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新变化。
“下午出来呼吸下新鲜的空气,比一天窝在家里舒服多了。”在香巴拉广场的一角,现年55岁的尼玛大爷说道,自己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家里就老伴儿和自己,出来逛下,心情都会好些。
在城乡环境治理中,该县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建立了城乡环境专项整治制度,划分卫生保洁责任区,大力实施改厕改卫、规范经营、垃圾处理等措施,不断巩固、深化环境卫生整治成果。
同时,为保持城乡环境治理常态化,该县还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环卫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环境整治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环境都是我们大伙的嘛,要大伙一起来维护嘛。说实在的,环境好了,心情也自然好了。”家住热打乡色坝村村民扎西如是说。
新村建设铺开崭新画卷
走进青麦乡木差村,溪流欢歌、鸟儿轻吟、树木幽深、炊烟飘散,一座座白色藏房点缀田野之间,好一幅“村中田、田中村”山水画浑然天成。
“我们的村子是越来越美了,我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已经营了三年藏家乐的村民木绒扎姆正乐呵呵地打扫着院落,她简单的算了下,自从开办藏家乐以来,每年就净赚了2万多元。
结合牧民定居、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旅游开发、产村相融等多种形态,乡城县有序推进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群众的生活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村子变化是大伙做梦都没想到的。”村民尼玛回忆道,以前,村里房屋破破烂烂的,水、电、路也不通,人在村里就好像与世隔绝了一样。
为了让群众摆脱这样的困境,乡城县在新村建设的具体实施中,依据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民生改善型、聚居点建设性、综合体打造型三种建设类别,使新村建设始终围绕群众需求进行。同时,乡城县还突出“统筹城乡、产村结合、产村相融”,通过采取村落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等,让群众不仅感受到村子的变化,而且多出了致富的道路。
“现在打工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了,实在太好了。”在尼斯镇沙孜村千亩林标准化蓝莓基地上班的村民次仁桑格乐得合不拢嘴。
如今,行径在乡城县的每个角落,笔者见得最多的是群众脸上的笑容,听得最多的是群众谈论着生活的美好……
新闻推荐
□特约通讯员何才华“现在水要围着种子周围慢慢浇透,并且早晚各一次,坚持到西瓜子发芽,以后就每五天浇一次水。”5月27日,在撒下西瓜种子后,甘孜州乡城县洞松乡农技员洛绒亩巴向村民讲解西瓜管护要领...
乡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乡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