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何才华本报记者陈建兵草原返青在定居点蛰伏了一冬的俄

四川日报 2012-05-02 18:55 大字

□何才华 本报记者 陈建兵

草原返青,在定居点蛰伏了一冬的俄青麦已经带着新型帐篷在自己家的高山牧场上居住近一个星期了。放牧是俄青麦一家9口人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4月26日,他告诉记者,酥油、奶渣子以及牦牛肉一年要为家里带来至少近万元的收入。

俄青麦是甘孜州乡城县沙贡乡马熊沟村的一户定居牧民,住在海拔4300米的乡城县马熊沟牧民定居点里。每年5月至10月是牧民们最为集中的时节。

这个牧民定居点有28栋定居房,还设有游客接待处、医疗卫生室、健身活动场、小卖部等。28栋定居房式样统一、造型美观、功能齐全,石板小路户户相连,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漂亮。每栋定居房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家家室内有大彩电、电冰柜、洗衣机、电饭锅等设施。俄青麦说:“定居点的条件不比城里人差。”

俄青麦今年三十出头,每天除放养40余头牦牛外,还抽时间把自己145平方米的家打理得干净整洁,“过几天就是采挖虫草的季节,为了方便,距定居点20余公里的人家都会来定居房里住。”

俄青麦已放牧20余年。他说:“以前放牧就住在用石头垒起来不过一人高的房子里,只用塑料布和土皮遮风挡雨,屋里挖一个火坑就用来取暖。一遇下雨,满屋都是水,放牧生活苦不堪言。真没想到,国家为我们建了这么漂亮的定居房,还发放了‘九件套\’和数字电视。县级机关为我们每户购置了两万余元的家具及生活用品。住上定居房后,我们觉得放牧就像是享受。我们这个定居点的定居牧民们,对现在的牧民生活都很满意。”

俄青麦没有上过学,年少时开始放牧。现在,他家9口人,其中3个60岁以上老人,还有3个孩子正上小学。他说,放牧及虫草等农副产品收入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生活压力不大,3个孩子学习成绩较好,全家其乐融融,感觉很幸福。“对我来说,娃娃能够读书是我觉得最为高兴的事。”

“现在国家政策好,6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养老金,还有低保金。参加新农合后,看病也能报销,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3个孩子上学也不需要缴学费。”细数惠民政策,俄青麦脸上笑容不断。

“县上组织志愿者到我们的定居点开展‘文明新风进藏家活动\’,教会大家如何使用家用电器,如何爱护环境卫生。每年‘四下乡\’活动中,还专门到定居点为我们送来文艺演出,开展疫病防治宣传,开展妇女关爱活动等。”俄青麦的父亲阿尼青麦说,“住在定居点里,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新闻推荐

“女儿国”里的男护士

今年18岁的藏族男孩益西他生,来自甘孜州乡城县尼斯乡则鲁村,今年9月来到南充卫生学校2013级五年制护理专业2班学习,是班里唯一的男生。南充卫校历来是名副其实的“女儿国”。由于各医院临床一线对男...

乡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乡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