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才好奔小康 石渠县包虫病防治纪实
已是仲夏,在平均海拔达4500米的“世界高城”石渠县,河开草青、鲜花绽放、牛羊欢蹄,美丽的扎溪卡大草原展现出旖旎风光。
与季节勃发的不只是大自然的景物,更有石渠农牧民的“战斗激情”。“施工时间就是这三个月,大家努力干,争取早日完成打井任务,让农牧民喝上安全卫生的‘放心水\’,不再得包虫病。”7月25日,在瓦须乡,正在指挥打井工作的林康为大家加油鼓劲。
这是石渠县防治包虫病工作中生动一幕。
2015年11月,石渠县启动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打响了消灭包虫病的战斗。3年来,该县对包虫病患者开展积极治疗,不断增强防治意识,彻底加强预防工作,切实优化生活环境,一场“送瘟神”的狙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石渠县委书记袁明光表示:“包虫病的防治事关民生根本,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做到标本兼治,以实现到2020年包虫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这是石渠县委、县政府的庄严承诺。”
◎谢臣仁 曹勇 刁海瀚 记者 田杰 文/图
治
从2015年至今,对农牧民进行全面筛查,免费治疗,筛查87288人,手术治愈648例,包虫病得到有效控制
石渠县属泡型包虫病(AE)和囊型包虫病(CE)“两型包虫病”混合流行的重度流行区。
“多次感染、人畜感染,一家两代人同时感染,一户多口人感染,重疫村数十人感染。”这样的话语时常出现在各种调研报告中,也是石渠农牧民群众患病的真实写照。石渠农牧民群众把包虫病称为“虫癌”。称之为“癌”,可见其治疗程度之难,也反映出农牧民群众对根治的消极悲观。
“谈虫色变”,曾是石渠县让人心酸的痛苦表情。而在今天的石渠县,农牧民群众提起包虫病时,已是淡定从容。因为经过近年来的综合防治,大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包虫病能防能治,心里恐慌也已消除。
7月23日,在色须镇红旗三村,色须镇卫生院院长甘富贵正在对手术病人进行回访。红旗三村村民修拉和索郎卓玛在2016年进行了包虫病手术,术后恢复得很好。“以往认为得了包虫病,就是得了癌症,这辈子都治不好没希望了。后来县里组织到州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后又坚持吃药,现在我身体好了,也能干活了,感谢党和政府。”索郎卓玛说,包虫病治疗让她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以往农牧民群众认为得了包虫病就是死路一条,通过治疗后,大家都有了客观认识,包虫病人对治愈‘虫癌\’有了信心。”甘富贵说,色须镇10个村,经筛查有包虫病患者876人,对包虫病患者通过B超检查,根据情况不同,有需要手术指征的进行手术,对其他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在中央财政对每例手术治疗患者补助8000元的基础上,四川增加补助金额至每名患者1.7万元 ,共计补助2.5万元,再加上大病医疗补助、民政补助,单纯包虫病手术患者几乎实现费用零支付。
鲜红的锦旗挂在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略指挥部办公室墙上,赠送锦旗的人是长须贡玛乡的尼玛措,尼玛措得了包虫病于2016年在州医院进行了手术,花费8.6万元。经过各种报销,自己只付了12元治疗费。尼玛措康复了,能干重活,她成为包虫病防治“宣传员”,“现身说法”宣传包虫病能防能治,让原来心如死灰的包虫病患者消除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
无独有偶,与尼玛措有同样感受的还有虾扎乡二村的尼玛拉姆,尼玛拉姆患包虫病病灶大,自己在2015年外出进行了手术,花费12万元,欠了6万余元外债,家庭也因病致贫。今年,县包虫病防治办公室知道她的具体情况后,对她进行了各项补助,最后她只支付了3元钱费用。“手术后,我恢复得差不多了,放牛骑马都没问题;党和政府对我看病进行了报销补助,没想到我只付了3元钱,其它国家帮我掏了。”尼玛拉姆一说起这件大好事,就感激得眼泪直流。
据县包虫病综合防治攻坚战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土登介绍,从2015年11月石渠打响包虫病防控攻坚仗以来,至今已筛查87288人,查出包虫病患者6543人,进行手术698例、治愈640例、59例患者由医生跟踪服务继续服药两年,其他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已免费向包虫病患者发放阿苯达唑片剂(14495000)万片、乳剂(81395000)万毫升。“整合包虫病专项救治补助、新农合(医保)补偿、大病保险补偿、医疗救助等政策,以最大限度减轻包虫病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包虫病患者治疗中几乎是全免费,对生活困难的患者则实行民政救助,力争实现医疗费用‘零支出\’。通过系列防治,包虫病肆虐的态势达到有效控制,不仅让广大患者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同时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包虫病能防能治的信心得到了提振,能积极配合治疗,让包虫病治疗得以顺利开展。”土登说,经过有效治疗,包虫病患病率从2015年的12.09%下降到目前的7.6%。(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本报7月13日讯(记者付茜)近日,河东区纪委通报6起典型问题: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2起责任追究典型问题,2起侵害群...
石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