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只鼠兔“目中无人” “人鼠大战”鸣金不收兵 石渠县三管齐下捍卫“中华水塔”
甘孜日报讯 “以往,鼠兔疯狂时,草场上的鼠洞、鼠道密密麻麻,导致牧草成片死亡,草场就像人患了‘白癫疯\’一样。草场遭鼠害,不仅影响虫草、白菌和人参果生长,而且牲畜倒霉、牧民遭殃。我家牦牛从最多时的31头减到只剩7头,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自然也就戴上了;不过,在连续几年的灭鼠和种草之后,我家脱贫了、草场已恢复得差不多了,就连老鹰、狐狸也明显多啦!”6月16日,记者在石渠县德荣玛乡草原二村采访时,泽卓玛感慨地说。
“人鼠争地、鼠畜争草、鼠进草退、沙进畜退、畜退人穷”,这是石渠草原鼠害带来生态灾难的真实写照。幅员面积25141平方公里的石渠县,位于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地处雅砻江、金沙江和黄河(查曲支流)的三条江河源头,尽管与青海“三江源”一道享有“中华水塔”的美誉,却是全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生态最脆弱、鼠害化最严重的纯牧业县。
采访中,县畜牧局技术员唐伟告诉记者,高原鼠兔俗称鼠兔,是一种生活在海拔3200—5000米草甸区、外表像老鼠却没有尾巴的小动物。体重一两百克不等的鼠兔,每天啃食的草叶、草根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50%;在其家族中,母鼠数量占绝对优势且繁殖力极强,一只成年母鼠一年可产仔3—6只;每个鼠兔家族挖掘的洞穴系统面积达一两百平方米;在鼠兔曾经大量出没的区域,放眼望去是一片完全沙化的“黑土滩”。在全县2862万亩可利用草场中,鼠兔曾一度超过13亿只,鼠害化面积高达2159万亩。当鼠害一旦成为草场退化、沙化甚至荒漠化以及牧民贫困化的“罪魁祸首”时,全民参与的“人鼠大战”由此轮番上演。
为有效保护草原生态、捍卫‘中华水塔\’,近年来,该县切实将草原生态治理与包虫病防治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灭鼠与种草并驾齐驱的方式,既广泛发动各级干部和牧民群众参与其中,又及时引进一支由200人组成的专业灭鼠队,着力对全县89个牧民定居点周边草场实行春、秋两季生物灭鼠,在人工捕、科技灭、“天敌”帮的三管齐下中,鼠兔数量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及时组织牧民对零星沙化草地补播草籽,对完全沙化区实行全翻全耕,重新混播燕麦和披肩草。如今,退化、沙化草地面积正逐步减少,治理后的“黑土滩”又重新披上了绿妆。
谢臣仁 记者 田杰
新闻推荐
奋力推动全州“包 防”工作再上台阶 州包防办召开2017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
本报讯(记者刘小兵)近日,州“包防办”召开2017年第四季度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17年全州“包防”工作,部署明...
石渠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石渠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