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扎溪卡草原上的金融扶贫之花——石渠信用社肩负使命助民脱贫掠影

四川日报 2017-03-11 10:21 大字
石渠,在藏语里也有 “扎溪卡”之称。其高海拔,低含氧,昼夜温差大,生存生活条件艰苦……

石渠信用社,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金融队伍,长年奔忙在石渠。作为全县唯一一家提供基础金融服务、倾力金融扶贫的金融机构,他们倾力服务藏区群众、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学文

甘于奉献

让石渠信用社员工“缺氧不缺志”

一直以来,石渠信用社的生活环境都很艰苦。石渠信用社党支部一方面通过党员示范打消员工的思想顾虑,另一方面不断改善工作生活环境,让全社干部员工“缺氧不缺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创造了员工十年“零”流失率的奇迹。

文晓琴就是坚守石渠的一个典型。20多年前,她从雅安来到石渠县虾扎乡,成为该县最偏远信用社的一员。那里的生活环境让她很失望,她打算离开石渠,回到雅安。

知道她有这样的想法,时任石渠信用社党支部书记单泽来到虾扎信用社,告诉她,石渠很贫穷,可是很淳朴,工作虽艰苦,但却很有意义。

临走,单泽送给文晓琴几本正能量的书籍。

这些书成为文晓琴在孤寂中朝夕相伴的“朋友”。组织上也经常以各种方式关心她,不断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文晓琴很快打消了离开的念头,还入乡随俗,学得一口流利的藏语,把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金融服务作为自己的本职,坚守石渠并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2011年底,文晓琴被评为“四川省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十大感动人物”。

文晓琴是石渠信用社凝聚人心的典型事例,每个农信员工进入这个大家庭后,都会从她身上学会担当、责任,从而常年坚守,努力把最好的金融服务送给藏区群众。

金融支持

让石渠县农牧民脱贫又致富

石渠县是全省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之一。为深入推进金融***,石渠信用社以创新贷款服务方式、支持地方特色支柱产业为重点,让群众快速脱贫致富,把党的脱贫攻坚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多呷侠是众多农户扶贫贷款中受益的一员。2014年1月,多呷侠患上了肾病和泌尿性疾病。由于无钱进一步救治,病情加重,当时已无法下床行走,全家一筹莫展。石渠信用社主动送来的2.5万元治病应急贷款,让他的身体得以救治,给家庭带来希望。

多呷侠病愈回家恢复畜牧生产后,又遇到新的困难。2014年的冬天漫长而冰冷,他的草场被冰雪深埋,牛羊因无法觅食而掉膘严重,加上交通困难和收购市场的不景气,与许多牧民一同面临着一个冰冷、难挨的寒冬。

带着担忧和牵挂,时任石渠信用社支部书记、主任刘强第一时间冒雪驱车前往多呷侠家。行进途中,积雪已没过半个轮胎,开车根本无法继续前行。于是刘强拿起铁铲,一边开辟“雪路”,一边艰难前行。

刘强送去的2万元信用贷款,再次给他们家庭带来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多呷侠一家在2016年搬进了新居,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石渠信用社创新推出“虫草惠农贷”等10余种符合地方特色的扶贫类贷款产品,扶植起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取得可观的规模效应。

达龙合作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带领红旗一村127户组成的14个小组投入特色产业,在2016年实现总收入95.39万元,带动贫困群众42人,人均纯收入达到7408.7元。

金融***,正帮助石渠群众走出贫困,朝着小康的梦想前行。

农信力量

让藏区困难群众“知暖更知心”

衡量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并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履行多少社会责任、帮助多少困难群众。石渠信用社正是这样一个负责任、敢担当的金融企业。

2016年7月的一天,贫困牧民达瓦卓玛家14岁大的女儿尼真突然持续3天腹痛,情况非常危急,这让达瓦卓玛既心疼又无奈,因为她家平时生活几乎全靠政府低保救济,家里没有劳动力,还有两个比尼真更小的孩子,其中一个身患重疾,实在无力带尼真上医院看病。

石渠信用社党支部书记、主任其美多吉得知此事后,一大早就来到达瓦卓玛家中,了解孩子的病情,把5000元贷款送到了达瓦卓玛手中,并帮助尼真马上入院治疗。

当天,其美多吉还以信用社党支部的名义,向信用社职工发出捐款倡议,很快得到全体职工的积极响应。下午,其美多吉将石渠信用社的1250元捐款交到了尼真手中,并鼓励她把身体养好后,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今年2月8日,在由省精神文明办指导,省银行业协会、四川省信用联社等共同主办的2016四川“最美农信人”评选活动中,石渠信用社团队获得2016四川“最美农信人”称号。

面对荣誉,石渠农信人淡定从容。他们始终认为,服务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都将脚踏实地,默默耕耘,让当地群众享受普惠金融服务……

石渠,一个四川农信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战场缩影。

新闻推荐

四川石渠:综合防治包虫病成效显著 □新华社记者周相吉 董小红 吴文诩

“我们去村民家中,把药派发给他们,并讲解包虫病的危害和防治要求,同时监督给家犬按时服药。”岁的多尼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尼呷镇城关二村的一名驱虫员,每月他都要定期到村民家中上门服务,宣传...

石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石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