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300米 石渠牧民学种蔬菜
专业技术人员正在大棚里现场传授种菜技术。
■本报记者 马建华 文/图
3月10日,石渠县格孟乡格孟村气温依然在零下5摄氏度,但在该村合作社开办的三个蔬菜大棚里却生机盎然,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的蔬菜种植专业技术人员杨卓正手把手地教沙地、卡瓦等牧民学习蔬菜种植技术。
大棚里的西红柿、辣椒、香菜、生菜、茼蒿等蔬菜长势喜人。在杨卓的指导下,沙地、卡瓦等当地牧民学得非常认真。卡瓦告诉记者,他家里一共有7口人,因草原沙化严重,过去,市场价格比较好的虫草和白菌已经很难采到了,除了惠民政策发放的有限资金,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是低保户。为了让和卡瓦一样的贫困户早日脱贫,乡上组织村民成立了合作社,投入资金建设了900多平方米的三个蔬菜大棚,让村民来这里学习种植技术,一个月还有1000元的收入。种植蔬菜,不像放牧那样简单,所以,村民都学习得特别认真,希望以后就依靠这门技术挣钱。
蔬菜大棚地理位置在4300米以上,冬季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技术人员想尽一切办法让大棚里保持10摄氏度的温度,达到种植蔬菜必须要的温度。“我已经在很多地区从事过蔬菜大棚种植,积累了丰富的蔬菜种植经验,但还从来没有到海拔这样高的地区种植蔬菜,所以,我选择蔬菜品种都费了一番心思,目前,主要引进陕西蔬菜品种西红柿、西葫芦、甜瓜等,还有一些常规的蔬菜品种”。杨卓说,去年建成蔬菜大棚以来,虽然很多蔬菜品种都还处于试验阶段,但已经有部分品种上市。
格孟乡乡长多登介绍说,过去,石渠县新鲜蔬菜几乎依靠外运,由于运距远、成本高,县城市民都无法吃到新鲜蔬菜。县上和乡里引进蔬菜种植大户帮助牧民发展蔬菜大棚产业,技术人员只管传授技术和引进蔬菜品种,不参与经营,只拿工资,乡上把有一定基础和积极性较高的牧民送来学习蔬菜种植技术,两年后,技术人员撤走,蔬菜大棚交给合作社经营管理,如果蔬菜大棚试验成功,就为牧民增加经济收入找到了门路。
蔬菜大棚生产的蔬菜完全使用农家肥,纯天然、无污染,市场前景看好。价格比县城菜市场供应的蔬菜要便宜一半,因为目前产量小,基本上就地供应,满足当地牧民的需求。杨卓说,如果按照每斤蔬菜3至4元的价格计算,一个蔬菜大棚的年纯收入就在3万元以上,而且仅需两三个人就可以管理。因为还处于试验阶段,他将继续攻克选种育苗等技术难题,在品种和扩面上下功夫。在县上和乡里的大力支持下,他将举办蔬菜培训班,让更多的牧民学会蔬菜种植技术,帮助他们在脱贫增收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新闻推荐
(紧接第一版)就是以先进典型为模范,以反面典型为教训,教育引导全州党员奋勇争先创佳绩,正本清源洗涤灵魂。号召全州党员认真组织学习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何康林同志先进典型事迹,学习毕世祥、菊美多吉、袁...
石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