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筑梦”四川
他们是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者,他们是四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者,他们建起来的是有人性温暖的房子、培养出的是德才兼修的专业人才、规划出的是生态宜居的绿色城市……一切为了人,以人为本,“筑梦”四川,他们一直坚守以人为核心的信念,在路上永不停歇……
善建者 华西
【名片】
始建于1950年5月的华西集团,以 “秉德从道 善建天下”的企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三大任务”、打造“六大板块”,实现年营业收入近500亿元,年利税20亿元以上。“善建者”已成为华西的亮丽名片。目前,华西集团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39位,“ENR中国承包商企业60强”第9位。
当您漫步在适宜人居、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北川新县城;当您置身于石渠县灾后重建的牧民新村;当您驻足于青川上坪、都江堰蒲阳镇安置新区,在您被这些闪烁着人性温暖的建筑震撼时,总能看到五个熠熠生辉的大字——“善建者·华西”!“善建者·华西”,这是对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西部建筑行业综合实力最强、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建筑龙头企业辉煌历程的生动诠释。
建设 以生态为本底
“河水清了,房子大了。住在这儿,舒服!”问起生活的变化,时代阳光小区居民罗桂群连连赞叹。作为资阳市九曲河综合整治工程的返迁户,他从狭小、阴暗的棚户区,搬到了绿树成荫、窗明几净的电梯公寓。
而让城市换新颜的建设者,正是华西集团。2009年,资阳市引进华西集团作为建设业主,采取BT(建设-移交)模式开展九曲河综合整治工程,华西集团整体统筹启动了这项总投资近14亿元、资阳最大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建设城市绝不仅仅是建房子,只有恢复城市的自然脉络,才能使之拥有健康的发展本底。为此,华西集团对沿岸40千米的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将两岸137个排污口污水截入截污干管,同时引沱江入河,恢复九曲河水量交换及蓄水功能……让九曲河水流起来、清起来!
不止是九曲河。资阳城区34个点、107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沿河两岸69万平方米的绿地生态廊带的重塑……华西人用智慧和实干做到了让老百姓在城市里也能“看得见山,望得见到水,记得住乡愁”。
建设不止是为了锦上添花,有时还是雪中送炭——
作为国企,华西集团始终牢记使命责任。“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华西集团克服重重困难,全面完成了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的灾后重建任务,并承接了89所中小学灾后重建任务,全部实现开学前交付使用的铿锵诺言。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后不久,华西集团不遗余力,再一次成为救灾和重建尖兵。
建设 以品质铸就品牌
时间回溯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绵竹汉旺,占地广阔的东方汽轮机厂几乎成为废墟,然而由华西集团承建的测试综合大楼却岿然不动。这座1986年竣工、历经22年风雨的老楼,由此被当地人冠以“定海神针”的名号。
这不是唯一。华西集团灾前在汶川、北川等重灾区修建的建筑,经受住了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
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而在这方面,华西集团已走到了前列。
2013年,华西集团承建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T2航站楼竣工,因其杰出的质量而获得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鲁班奖”。事实上,截至目前,华西集团已获得25项“鲁班奖”、16项“国家优质工程奖”、5项“詹天佑奖”、88项“天府杯”,2012年被中国建筑业协会评为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以质量求生存,对华西集团而言,不是一句空话。如今,华西人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从领导层、职能管理部室,到二级工程公司/区域公司、工程项目经理部,层层监管,确保单位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
在华西,质量管理深入到了每一个细胞。借助创新的QC小组(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模式,华西集团通过工程项目实现了对重点工程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功将“让用户放心 对社会负责”的企业文化理念,深入到员工心中。
凭借技术水平和行业地位,华西集团已主编5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还参与了12项国家标准的编制。
中国一流建设集成商——是华西人的愿景、华西人的梦。在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华西集团正以“善建者”的角色,昂扬奋进!
筑能笃行 四川建院
【名片】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教育部确定的、以土建大类为主的全国重点中专。
学院秉承“建德明志,筑能笃行”校训,在四川省率先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是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住建部确定的“中德合作中西部地区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住建部确定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建筑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和“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持单位。
学院毕业生就业良好,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7%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5%以上。
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四川建院)获得的众多头衔中,有一项尤为突出——由教育部、住建部确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建筑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这是荣誉,更是该院的追求——57年来,学院秉承“建德明志,筑能笃行”校训,加快构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人才库”,为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输出5年输出城建专业人才逾2万人
2013年,四川省建筑业总产值预计达7300亿元。而来自省住建厅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建筑业人才资源数量少,高级技术人才更是奇缺。
产业飞速发展,与技术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该如何破解?四川建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途径,那就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5年来,该院输出城建专业人才已超过2万人。
源源不断为四川省城镇化提供高质量人才,四川建院是如何做到的?
优质生源,为人才提供了源头保证。学院招生区域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录取调档线连续几年居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
强大的教学实力,是四川建院培养人才的底气。自2004年起,该院启动人才质量工程,到今年全校已有教授28人、副教授188人、博士37人、“双师型”教师363人,师资力量整体水平在国内同行业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培养人才,四川建院有独门技艺。经过多年探索,该院立足“筑能笃行”的校训,让学生实现了品德高尚和实操能力的“双修”。该院总结出基于施工(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123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一线的施工、管理、服务等应用型人才。并紧扣社会需求,在土建大类,该院构建起了建工、交通、设备、工管、装饰五大重点专业群,优先发展。
这还不够。2005年,该院根据行业需求,新设立了交通工程系,2008年开始陆续开办了盾构施工技术、高速铁道施工技术等新专业,每年招收超过300人,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赞誉。
今年6月,四川建院与世界500强企业马士基集团、丹麦VIA大学合作,一个更加国际化、立体化的四川建院正蓬勃兴起。
技能输出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四川建院深谙其道。
如今的四川建院有着强大的专业技术优势:开设61个专业。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精品专业2个。
利用这种技术优势,四川建院通过标准制定、人才培训,为全省城镇化提供直接的智力支持。该院主持制定了7个专业的教育标准和7个行业资格标准,参与制定了18个专业的教育标准和14个行业资格标准。
在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方面,四川建院开放校内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每年来实训的学生超过2000人次。同时,按省住建厅要求,积极开展镇(乡)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专题培训,已进行14期,培训逾2800位基层规划人员,涵盖180多个县;积极开展理县“挂帮包”项目,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助当地劳动力转移;与省相关部门开展“川建工”农民工培训,每年培养80名高级钢筋工。“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当地房屋受损,急需大量技术人员参与修复。为此,从今年7月起,四川建院到雅安灾区农村,教授农房抗震和质量安全等方面“过筋过脉”的知识,培训建筑工匠超过4000人。
助力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四川建院正大步向前。
“川”穿甲子 建美好人居
【名片】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是西南地区勘察设计行业产业链延伸最长、专业门类最齐全、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西南地区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科学、最具成长潜力的建筑设计机构之一。
截至目前,该院已培养、成就了三代设计人,其专业技术团队规模已超过1300人,其中有高、中级工程师600余人,四川省勘察设计大师10人和省突出贡献专家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
提起哪些建筑,会让你想起四川是充满历史气息的?是华西坝钟楼,还是有着特色风情的锦里古巷;是老牌的金牛宾馆,还是后来的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抑或是耳熟能详的蜀都大厦、汶川新县城、国色天乡乐园……
所有这些建筑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名字——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省建筑设计院)。从1953年到2013年,经历一甲子的设计生涯,省建筑设计院本身已成为了四川的一个符号。
基因 伴四川城镇化而来
今年11月,由省建筑设计院牵头发起的四川省城市发展与设计研究专业委员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正式向省有关部门提交成立资料。
新的平台,是为满足四川省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新需求。该委员会不仅包括建筑设计机构,还包括来自市政、交通、电子、化工、电力等领域的设计机构,可将服务的介入阶段,提前到城市建设规划、产业规划等论证和制定过程,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技术支撑。
伴随四川城镇化而成长,是省建筑设计院与生俱来的基因。
汇聚众多专业技术人才的省建筑设计院,逐渐形成较成熟的三大业务板块,即:设计咨询、工程勘察、项目管理。业务范围从单一的公共建筑向住宅小区、旅游地产等方面纵深拓展,完成了不同类型的许多重要建筑设计:在城市公共建筑中,包括省投资集团调度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春熙路商业步行街、温江芙蓉古城、成都市石室中学新校区等。
在住宅小区项目中,省建筑设计院承担了万科、中海、龙湖、和记黄埔和新鸿基等知名地产商在省内的大部分住宅设计。除此之外,省建筑设计院在城市规划领域,完成了“二轴四片”人民南路综合整治,成华区二环路现代服务业发展轴概念规划等;而景观设计业务则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
壮大 随综合能力提升
打造宜居城市空间,创建美好人居未来,是省建筑设计院始终坚持的使命。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多面手”的实力。如今,省建筑设计院从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绿色建筑、产业合作、民生工程、培训平台6个方面入手,探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专业技术支撑。“多面手”为城镇化建设中的多个方面,提供高效的决策咨询服务——
2013年8月,内江市人民政府和省建筑设计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研究院将成为内江市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民生工程和城建系统干部培训的专业顾问和合作伙伴。12月,双方共同举办的第四期西南地域建筑文化沙龙,围绕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中沱江市区段规划设计、文化传承进行了深入探讨。
产业合作,是省建筑设计院近期探索的一种全新服务模式。以养老产业为例,养老建筑是社会养老体系的重要一环。立足养老产业链,该院除了提供建筑设计服务,还积极探索联合产业链各环节的力量,发挥以设计为龙头的资源整合平台作用,提供一站式服务,为社会节约资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模式选择。
助力四川新型城镇化发展,建成“西部一流、国内先进,提供全面技术解决方案的大型现代工程设计咨询集团”,省建筑设计院阔步向前。
(本版撰文 熊筱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耿冉记者陈建兵)12月18日,生活在“生命禁区”石渠县里重要的“产粮区”的洛须镇农民洛登,拿到了一栋面积120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楼的钥匙,一家人高兴极了:“不仅从危房搬进了新房,还能利用多余房间...
石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石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