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绿色发展谱新篇

甘孜日报 2017-07-14 01:16 大字

(紧接第一版)省委书记王东明来到大棚基地,与州县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在此务工的村民们交谈,了解基地生产经营和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情况。王东明强调,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藏区具有天然优势。要结合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培育引进更多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带动更多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要充分发挥省内外对口帮扶作用,突出特色产业培育、医疗教育水平提升等帮扶重点,确保藏区彝区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群众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

7月,在色达县城郊区色曲河果根塘湿地,一群群黄鸭在清澈的水面上嬉戏,游客们在人工湖边合影留念,绿草青青的人工岛上格桑花开得正艳,一幅幅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在两年前的果根塘湿地,却是乱石嶙峋、垃圾成山,夏天臭味扑鼻,冬天尘土飞扬、黄沙满天。加之该地海拔近3900米,不利于植物生长,荒漠化十分严重。近年来,甘孜州大力构建生态立体格局,通过生态保护与治理,果根塘湿地面貌正悄然发生变化,碧水连天、绿草茵茵的果根塘已变成色达县的一张绿色靓丽的旅游名片,成为游客和市民休闲好去处。

如今,站在稻城县金珠湿地公园的观景台上,但见初具规模的湿地公园雏形,被拦河坝留下的河水变成了“湖泊”,水鸟在“湖”中嬉戏,岸边花草正茁壮成长,看着锦绣的规划图,未来令人憧憬。该县聚焦生态立县战略,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和“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的发展思路,建设好生态屏障,逐步形成绿色“产业线”。

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很少有树木,因为基本可称得上是生命禁区了。折多山机场、亚丁机场的海拔分别是4200多米和4400多米,修机场之前,这些地方根本没有什么树木。为改善这两个机场的生态环境,甘孜州下大力气,在这两个机场区域或机场路沿线都种植了一些耐寒、适合在高海拔条件下生长的树木,使游客刚下飞机,既能看到雪景,还能惊喜地看到象征生命的绿色,消除了荒凉感。不仅如此,甘孜州还在国道318、317沿线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既美化了环境,也保护了生态,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年来,甘孜州“两园”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目前,全州已获批森林公园7个。其中,国家级4个(四川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四川巴塘措普沟国家森林公园、四川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四川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省级3个(泸定二郎山森林公园、雅江庆大沟森林公园、白玉博美山森林公园)。全州已获批湿地公园4个,其中,国家级1个(白玉拉龙措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3个(四川虾拉坨省级湿地公园、雅江那溪措省级湿地公园、稻城金珠省级湿地公园)。

目前,全州“两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森林景观培育、湿地功能恢复、管理能力建设等正逐步得到夯实和发展。已建成的“两园”成为全州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体验、度假休憩、科考教育胜地,为全州全域旅游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态旅游活力,其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逐渐显现,深受农牧民群众的拥护。

今年上半年,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目标明确、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全年安排的13个大项、29个小项、总投资达22.78亿元的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大半的目标。甘孜州各地呈现出绿色发展的勃勃生机。

发展生态产业 助力百姓增收

甘孜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为了帮助广大贫困户早日脱贫,去年,甘孜州林业系统争取资金3292万元,聘用635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与森林资源管护,年人均增收5183元;兑现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2.8亿元,298个乡(镇)、2230个村、15.6万户、68.2万人受益,年户均、人均分别增加1820元、416元。完成贫困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4.77万亩,兑现政策补助1239.39万元,5770户贫困农户、21643人受益,年人均增加533元。完成林业产业基地建设7.43万亩、中药材基地533亩。63个脱贫村建设林业产业基地1.6万亩。新培育15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全州获得“三品一标”登记认证的林产品达到22个。据统计,去年涉林企业总收入2.26亿元,销售收入1.36亿元,其中外汇收入400万美元。甘孜林特产品的认可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成功举办“2016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泸定第六届红樱桃节”。全州生态旅游接待游客45.1万人次、总收入5.4亿元。

近年来,泸定县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通过以退耕还林地补植补造为主,结合林果引种科技示范项目、特色林果业建设项目、优质林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实验示范项目,打造产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林果业,建设大渡河绿色经济长廊,把发展特色林果业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该县的做法在全州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4月以来,甘孜州在深入充分调研分析全州农牧业发展资源禀赋和现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在甘孜州东、南、北部打造3个百公里产业带的构想方案,旨在通过优布局、调结构、提质效,切实解决全州特色产业小、散、弱的现实问题,成片成带成规模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助力脱贫奔康。在州、县(市)和各级部门的奋力拼搏下,百公里产业带建设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加强生态修复 哺育秀美山川

甘孜州幅员面积广,森林资源保护难度较大,涉林自然灾害频发,破坏强度不断增加,造林难度大,森林管护和林地保护压力大;由于过度放牧,草场“三化”严重,鼠虫灾害、草场退化加剧,全州833万公顷可利用草场中,84.3%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扎溪卡草原退化率还高达97%;水资源贫富矛盾突出,全州一半以上的县城季节性缺水,为数不少的人口安全饮水困难,小水电对河流进行垄断式开发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矿业开发原始粗放,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建设生态文明这项决定发展命运的历史性课题,别无选择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生态问题,既是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发展和民生问题。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为改变现状,近年来,甘孜州切实推进天保、退耕还林、沙化治理、森林湿地公园申报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林业、产业林业、景观林业、法治林业、平安林业“五个林业”。

州生态办有关负责人很有感触地说,要修复和治理恶化的生态环境,就必须树立“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生态系统观,要突出重点和关键,把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作为完整的制度链条和工作体系,打好“组合拳”。源头严防是治本之策,重点要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严守生态红线,明确开发管制界限;严格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防止过度开发和“带病”项目上马。必须强化法律和政策的执行力,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营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减少违法犯罪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他说,全州上下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使生活环境更舒适宜人、吃穿住行更安全放心,为城乡居民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

新闻推荐

带领群众致富的“第一书记” ——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色达县大章乡嘎志玛一村第一书记扎西多吉降泽

编者按前不久,甘孜州出席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31名代表全部产生。他们是从全州共产党员中选出的优秀分子。今日起,本报推出《党代表风采》专栏,讲述他们对党忠诚、爱岗敬业的故事,敬请关注。■记者张嗥...

色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色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绿色发展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