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河变湖(湿地)—— 果根塘湿地成为色达市民好去处

甘孜日报 2016-07-04 23:56 大字

水天一色的色达果根塘湿地内湖。

■本报记者 周华 陈斌 文/图

一群群黄鸭在清澈的水面上嬉戏,一位位游客在人工湖边按动快门,绿草青青的人工岛上,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艳。闸坝边的开阔地上,施工人员正在忙碌作业。日前,当记者在色达县项目促进中心主任谭光翔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县城郊区色曲河上的果根塘湿地时,顿时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

碧水连天、绿草茵茵。河道里的垃圾没有了,裸露的河滩已经被一湖碧水和满目绿草取代,一条势如长龙的铅丝笼坝沿着色曲河蜿蜒而上,紧紧呵护着一片片绿茵茵的草地。一顶顶帐篷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草地上,帐篷里传出的欢声笑语,透出了金马草原的欢乐祥和。谭光翔告诉记者,两年前色曲河果根塘区域还是乱石嶙峋、垃圾成山,荒漠化严重。通过实施果根塘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这一现状正在改变,河变湖(湿地)正在成为现实。

色达县城海拔近3900米,气候寒冷,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覆盖率极低,生态脆弱。滔滔色曲河从县城边经过,除了带来满河的泥沙外,河边俨然就是一处天然垃圾场。夏天臭味扑鼻,冬天尘土飞扬、黄沙满天,用脏、乱、差来形容这一带,一点都不过分。

守着滔滔色曲河,市民们却没有休闲的好去处;色曲河边的脏、乱、差,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这一现象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注。

按照县委、政府的长远发展部署和县城总体规划,2013年,县住建局正式启动了果根塘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当时定为色达县高原湿地生态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工作。当年9月,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了设计规划的初稿。规划初稿涵盖了果根塘生态保护和治理两部分,建设规模及内容包括治理色曲河果根塘区域河道长约7公里,治理区域总面积为7345亩,包括河道治理、湿地恢复、草地治理等,属“政府投资类规划”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资金7753.5万元,全部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

2014年8月8日,由县项目促进中心牵头负责实施的果根塘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截止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工程总量的85%,完成投资约4300万元。已经完成了内湖修筑、拦水埂和透水坝砌筑、湿地岛垒筑、溢流坝和匣坝的坝体浇筑、河道疏浚、铅丝笼护岸、植被绿化等工程。目前正在进行管理用房、海漫、坝体桥面、外湖湖底平整等施工,预计今年8月底工程将全面完工。

“该项目建成后,可显著改善县城周边的气候环境、人居环境,大幅提升城市形象,有效保护果根塘区域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增加色达城区空气湿度和含氧量,提升人居的舒适度,为动物提供很好的栖息地,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为色达今后的旅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谭光翔告诉记者,湿地建成后,为当地市民增加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等正在规划建设的白塔公园建成后,这里将形成水天一色,湿地、公园共存的景观带。

在湿地附近种植大棚蔬菜的周道平告诉记者,自从湿地内湖去年蓄水后,明显感觉没有以往干燥了,睡眠也好多了。

新闻推荐

市医院第三批 赴色达对口支援医疗队启程

昨(24)日上午9时,德阳市人民医院在医院门诊大楼前举行仪式,热烈欢送杨丽琼等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赴甘孜州色达县履行对口支援任务,这是该院连续第三年支援色达县人民医院,近百名医务工作者为出发的...

色达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色达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